杭州市纪委的这种作法,值得各地借鉴
杭州市纪委结合部分近期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例,通过媒体详解“纪律红线”,明确什么样的宴请不能去等等。(09-19来源:京华时报)。
记得笔者初参加工作时,是在一家企业当电工学徒,当时师傅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高压电、什么是低压电?怎样判断高压电和低压电?师傅说:判断高压电与低压电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看电杆上瓷瓶的大小和多少,瓷瓶越大,电压越大,瓷瓶越多,电压越高。要想确保安全,不被高压电所伤,就必须小心谨慎,切勿触碰。那一堂课让我终生难忘,到现在我一见到高压线就会自动远离。
我们常常把法律、纪律、禁令也比做“高压线”、比做“红线”,有些“高压线”和“红线”很清晰、很明确,让人一看就知道,象很多事情就是法律明确禁止、纪律明确规定不能做的,如果做了就会受到查处。如果不相信法律和纪律的威力,非要以身试法、以身试纪,那就是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有些规定却很笼统,有些禁令不太明确,也就是“高压线”标志不明显,“红线”色彩有些模糊,有些人是钻空子明知故犯,有些人则是无意之中触碰上了,吃了苦头才知道碰了“高压线”、踩了“红线”。这些无意触碰上了的人就觉得自己处罚得有些冤,心里就不太服气。
杭州市纪委合案例,通过媒体详解“纪律红线”,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这就是给“高压线”贴上明显的标志,给“红线”标上醒目的色彩,让人一看就知道,“高压线”竖在那里,“红线”划在那里,那是不能触碰不能踩的。碰了、踩了就要付出代价。象“公务人员不能接受监管服务对象的吃请”是不能碰的纪律红线,与金额大小无关;公务考察要有明确的公务目的,要根据各地各单位的要求进行审批或备案,公务考察不能委托旅行社安排,旅行社票据不能报销差旅费;“限宴令”不是禁止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而是反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等,都解释得非常明确、非常具体,可以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官员一看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应该怎么做?说得这样明确,解释得这样清楚,再有官员碰了“高压线”、踩了“红线”,那就应该是有意为之,因此受到纪律和法律的惩处就没有理由可以推脱,应该是口服心服吧!
杭州市纪委的这种作法,值得各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