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 >雷州之旅

雷州之旅

2013-09-14 09:10 作者:君莫笑 阅读量:239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没有翻看旧历,听说是立夏未到。

但是,节气对于湛江来说,其实只是一纸文字而已,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是一个不很应节的地方。秋天还可以,只是还没来得及加带一件风衣出门的时候,街上琳琅满目的棉袄已经不是去年款式了,行人顾不上仔细品足,风过叶落间春天已经开始小雨天气,而真正绿叶拔萃的时候,也不在晚春,已然到了夏天。还好自己不是一个在等待的人,不然春夏秋冬谁知道谁什么时候迟来,谁什么时候晚到呢?

虽然是第三个年头,但还是颇不适应,容易错过,追悔莫及。

今年没去东海岛,也没有去年去桂林的心情找个地方远行,去了趟雷州,离学校只有两小时不到的车程。

既然说是古城,早已经兴致所在。听说寇准去过,苏轼也来过,在那里还遇到了秦观,后来是在追捧许久的少游诗里读到的。去过的人都说那没有游赏的地方,至少可以确认湖光岩里苏轼的题“诗”是假的,没有“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没有“肉丰骨劲,跌宕自然”,那只是一个雕刻上去的历史伪装。越是古老的越害怕是赝品,当许多闲人在阔谈“三从四德”是来自老子说的时候,如今打粉的历史已经让人看不清她的底色了。这更让我把雷州拖沓至今还没有去过。

一路上很颠簸,加之沿途的农村很零散,也很破旧,这更让人想象是在寻思一段古老历史:矮墙高树,一段风尘仆仆是一道四月农舍,一段梵香烟绕是一座村间小庙,一段残垣断壁,是脆弱得一戳就破的油窗纸,这是因为偏远而容易被遗忘的地方。身边不时有一些当地人用方言的交谈,潮汕话和雷州话本来同属于闽南语系的,然而他们真正说起来还真难以听得下去。比起潮汕话,雷州话的语气来得更为呛,是一种很难去只言片语去慢慢咀嚼的语言。这和雷州的历史其实是息息相关的。雷州本来就是一段赶集般的历史,来的太匆忙,把自己的风物摆在旧时摊位上,一览无遗,却和现在格格不入。反倒满大街的哟嗬叫卖声让人对他有那么点兴趣。

车将近中午才到达雷州市区。楼房不高,马赛克的墙面已经没有了很久前的颜色了,棕色的窗台玻璃外时间的锈花已经改变了整个城市建筑的样子。街道并不干净,车也很乱,摩的三轮车似乎希望每个背包的行人都有一段不远也不近的行程,这样他们在这个不大也不小的闹市里就有了一点生计。只是要去的地方并不远,雷州博物馆仅在几步距离。

放不下的历史写在书本里,舍不得的历史摆在博物馆里,而真正的历史是经得起时间磋磨的,雷州不是。雷州的历史太过简单而仓促,因此历史的东西更适合安放在崭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里,容易凑齐一段零散的往事,容易拼凑一段遥远的故事,不过这样的过去未免也太过于牵强了。雷州博物馆外面看来不小,也很新,却只有一层楼的展区。虽说展区不大,却完整地陈列着雷州的自古以来,捻指也至少千年了。从宋元的窑制开始,满是灰尘泥沙的“祈福鼎”素面朝天的展示在博物馆大门处,似乎在用她表面的风尘仆仆来向游者证明一段久远的历史。只是她摆错了地方,只能是在昭告世人历史上有过这么一个东西,比她还真实的东西。说真实,也许“雷州石狗”才真真切切的历史凤物。作为上古雷州的信仰,“石狗”在雷州也可算盛极一时图腾了。在“石狗”展区形态各异各有秉性的石狗琳琅满目,大小不一却细致入微的刻画巧夺天工,而能将历史当是工艺品来让人细细品味的地方,其实并不多见。石狗温顺安详却又不乏历史的沧桑厚重,后来知道每一个朝代都有属于她的石狗形象,而最早的要追溯的汉朝!说到雷州的有史以来太过于匆忙,正是她的历史太过于断断续续,太过于突兀,让那些时间的历经者猝不及防。从汉五林、唐通宝、明元宝到后来的清铜板,博物馆用古钱币串起了雷州的几千年,假若能将那些连串起挂在这个城市的腰间,我想这才是雷州最为得意的从今往后。

看得见的历史就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素面朝天能触碰到的只是沾满尘埃的仿制品,锁在玻璃橱窗里的却琢磨不透那段上锁的真实历史是否冰凉。最好是看不见的历史,放置在哪都不是,寸草阳关又可以让人追忆万千。“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去“雷州西湖”之前西湖给我的印象就是苏杭、东坡、烟柳。而来到此地,顿入眼帘的却是“弟兄聚散天南北,烟水苍茫情有无”,究竟这只是放逐者的驿站而已,便众是一番风景,也难怪有天涯断肠。但“雷州西湖”确确实实苏轼来过,除了苏轼,苏辙来过,秦观也来过,这里也是近千年。西湖不大,却很狂妄。进门不远便将自己与杭州西湖比作一番,似乎进门后是别有洞天。桥,横架湖面,桥中有亭,亭下有水,水中游鱼,玩石,湖中有石灯,湖水黛绿,湖畔绿树掩映,恰到好处。沿湖的小道很窄,一侧又贴着廊墙,没有算得上年月的大树庇荫,这对于西湖来说是最要命的,还好枝叶错杂给行者平添一丝千头万绪的凉意。来到宋园,这里是西湖的故事所在。十贤祠、冦公祠林院交通,镂雕屏风,朱木檐堂,似乎这里的一切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每每谈及流放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最为贴切的心情写照了,“曾为深渊无处诉,年年江上哭青春”这又是寇准当年什么样的心情呢?红柱彩檐,四百年的苏公亭已经在历史风雨中失去了当年的颜色了,苏堤的题字来得有些突然,而“西湖平”是至今我见过最具风情的牌坊名了,这也给“西湖翠涌”添了几抹姿色。

西湖后去了“雷祖祠”,“雷岗耸异”也是雷州八景的之一。雷祖祠比较偏远,她就被放置在雷州的一个角落,有些冷清,但不知道为什么不会被人们忽略。开始一个空旷的广场开始的,而且中间造了一个小池,正中间架起了矮桥,雕廊画柱。两侧引流砌砌起了小石拱,拾阶而上,扶栏而下,窃窃私语,池中浮水缓缓游鱼痴痴,但穷极不见草木繁阴,总觉得这里有些不近人情了。雷祖祠的历史可追溯到唐贞观年间,那红墙拜事至今也有一千三百多年。祠的建筑沿中轴线布局,正门进去有正殿、侧殿、后殿,侧殿有园林、林中有碑廊,廊处有镂雕,苍木翠竹,夏蝉惊颤。祠内敦厚清幽,一石一木,一门一窗都给千年的梵香熏老,都被千年的梵音念化,一切爱别离怨憎会都在此刻得以澄明。

“鼎峙琼南添一指,联翩雁字豫题名”,既然来了,“雁塔题名”是值得一提的。这里说的,就是三元塔了。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至今有近四百年历史。因为自己对于万历王朝的历史饶有兴趣,也略有感受,故此对于那个段历史晚期的遗物还颇是心切的。公园在村集旁边,比起雷祖祠多了许多不少人情味道。没到大门,文化中心的老人们已经开始在大树下更弦调音了,铜钹架上,二胡拉起,雷剧小调,纳凉的老人们自得其乐。每一座古城都有属于她的城墙,潮州如此,雷州也是如此,只是不再城外,而在公园里。有时候历史也是吝啬的,她将雷州缩小到一个公园里,而历史也是别出心裁的,她又可以使之跃然纸上。城虽小,却留得住看她的人。沿着正门走去,黄瓦红柱,这是颜色给人的一种震撼,这这种震撼是源自于其雉堞巍峨,一种历史未绝的伟烈。整个公园是明清建筑的中心轴对称风格,从北门进去自鉴池起是依次是“天南重地”石牌坊,以及三元塔,层次分明。绕湖沿行,云淡风轻,绿叶繁花树影斑驳,不久便到三元塔下。刘馆说的“冠盖嚓嵯峨连斗级,丹梯宛转接云程”正是这里。塔八面分为九层,自石刻须弥座起塔身逐层收缩,塔内有阶梯,直至塔顶。塔顶上游人不少,外沿廊道很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向,也就不至于拥挤。在塔顶凭栏远眺,整个雷州城尽收眼底,横江剪影,原野翠翠,人海茫茫。自塔顶下来时候已经接近黄昏,早来的人开始离开,迟来的人却刚刚到达。一行人登临城上,行过角楼,坐在城上,多想随着日落坐到老去,当一回望城的主。

晚上逛了趟街市,月朗风清,车不多,行人不多,反倒是纳凉的人们不少,坐在雷湖边上吃吃烧烤,熟人旧友来几杯小酒闲探风情,似乎这个城市的性格一下子温顺了许多,或许只有这番风月才能让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些过客对这座城留有几分寄挂。

入夜时候本想和几个小饮几杯,结果又是一番酒下情谊,而正是有这些乐此不疲的玩伴才能让这样的雷州城里有他放不下的人和物。

其他人在看啥

    《雷州之旅》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