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经典散文 >爷爷的草鞋产业

爷爷的草鞋产业

2013-12-20 19:04 作者:有责匹夫 阅读量:200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爷爷生活的时代是不允许做生意的时代。那时买个东西不是到市场上去,而是到合作社或分销店去。合作社或分销店属于国营,按国家要求开展买卖。但市场并没有限死,比如提十来个鸡蛋、背一捆木柴、挑几把葱子蒜苗什么的还是允许的,但交易规模极小,在我的印象里没超过五元钱。

为了适应这真正的“小本生意”,爷爷便发挥他的特长——编草鞋卖。这草鞋用场可大了。夏天穿上草鞋走路凉快,过河离水,上山把滑;冬天穿上草鞋再套上棕皮织的袜子又稳当又结实,走村串户、砍柴背草两脚生风。爷爷是编草鞋的高手,他制了个草鞋耙子,有横档,有木齿,像一个机器,往矮板凳上一串,再用木塞塞稳,就可以工作了。先是搓绳子,即用棕、麻、构皮、稻草间杂在一起,搓上长长的麻绳,一头套在草鞋耙子上,另一头套在自己的腰上,串成鞋的筋骨,再用捶软的稻草进行编织。只见他腰崩得直的直,脚登得圆圆的,唾沫星子喷在手心里,左一下右一下,正一下反一下,搓、编、紧箍、锁边、打结,有条不紊,犹如笔走龙蛇,梭穿经纬,一顿饭的工夫不到,一双漂亮的草鞋编织好了。就这样,爷爷每天要编四五双,到赶集的时候,就能凑到二十来双。按当时市价计,每双两面三刀角钱,每趟集能卖到四块多钱。能赚四块多钱,可以买三斤多大米,称五六斤盐,打两三瓶白干,基本能满足家里日常用度了。因此爷爷对编草鞋来了劲,上了瘾,成天就干这个。天晴,就出门割棕,刳构皮,收稻草;下雨,就在屋里搓绳、编草鞋,风雨无阻,日夜不缀。我上学了,爷爷用编草鞋的钱供我学费;上头收税费了,还用编草鞋挣的钱去顶一阵。编草鞋成了爷爷的产业。

我初上小学的时候,爷爷这了编了一双特殊的草鞋。因为农村对发蒙(上学第一天)很重视,要穿上好衣裳,新裤子,新鞋子。那时,母亲干活儿忙,给我做的布鞋没完工,爷爷就给我编了一双最贵的草鞋:绳子全用棕搓成,麻代替了稻草,织完后还在大指头蛋蛋上绣了一朵花,我穿上软而结实,平而坚固,那朵花一闪一闪,特别亮丽,显眼,配上帆布书包令伙伴们直流口水,羡慕死了。我穿着爷爷织的草鞋读完了初中。

爷爷编草鞋出了名,越发上心。因为编草鞋要用稻草,他就对种稻谷特别喜欢。每年最早耕田,引水,泡谷种,肓秧。他拨种秧是出了名的,每到开秧门的时节,队里就先请爷爷拨秧,爷爷拨的秧,又整齐又离泥,栽起秧来分拔快,插得稳,受人欢迎。爷爷后来说,他拨种秧拨得好是因为秧长好不但收成好,稻草直、壮、结实,编草鞋最合适。拨秧,成了爷爷编草鞋的产业链。

其他人在看啥

    《爷爷的草鞋产业》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