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随笔 > >登高方能望远——读王安石《登飞来峰》

登高方能望远——读王安石《登飞来峰》

2014-01-23 11:08 作者:有责匹夫 阅读量:331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做过宰相,发起过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成为一代名相。这首诗是作者在浙江做地方官时所作。诗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位于浙江绍兴城外,亦叫宝林山。山上建有高塔,人们常上山登塔游览,周围景色一览无余,令人赏心悦目,精神抖擞。全诗意为:登上飞来峰上八千尺的高塔,听说五更鸡鸣之时就可见到红日喷博而出。不怕飘浮的云彩遮挡住视线,只是因为站在最高的地方。前两句写景,突出塔之高。飞来峰本身就高,可高高的山上还建有八千尺的宝塔,这就更显得高耸入云了。这是状物,也是铺垫,通过有点夸张的笔法,突出所见之景,所仰之物,为下面的深化主题打下了基础。后两句抒发感慨。前面突出了塔之高,人登上塔顶之后,自然居高临下,眼前景色尽收于心了,于是发出不畏浮云遮眼乃是站得最高的感慨。

短短四句二十八字,语言明白如话,内容却深刻丰厚,令人深受启发。诗告诉人们,人的眼界要宽,视野要远,只有看宽些,才不会囿于近距离物事的束缚;只有看远些,才不会被眼前利益所干扰。而要看得远就必须站得高,只有站得高才能放眼全境。这既是作者自我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后来者的勉励;既是身居高层官员的提醒,也是对正在爬坡者的推动。在写法上,全诗是在写景,说理潜藏于写景中,不露痕迹,浑然天成。

联系到现实生活,这首诗具有很高的启迪价值。有的人沉迷于自己的小天地,足不出户,坐井观天,还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老子天下第一,别人都是臭狗屎。这种人夜郎自大,目中无人,其实是性格固执,思想僵化,到头来是一事无成。有的人目光短浅,斤斤计较于小利,患得患失,于是整天悲悲戚戚,昏暗一片。这类人看不到长远,发现不了潜力,得小利而失大体,最后感到事事不如人。还有的人没有理想,不确立生活的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眼睛里只有巴掌大个天, 对生活没有追求,对人生没有愿景,草率地了却一生。

我在想,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像王安石那样,位居显赫,名声远播,看事高屋建瓴,一生轰轰烈烈。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真的不容易,必须尽其所能有所作为,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对社会有益处,对父母有交待。这就要努力学习,不断打拼,眼光高一点,走一步看两步甚至三步,才能收获更多,得益更多。

其他人在看啥

    《登高方能望远——读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