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明月:把好群众观念这个“脉”

明月:把好群众观念这个“脉”

2014-05-28 10:37 作者:明月 阅读量:123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主要看能否解决好“四风”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能否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而愿不愿听取群众意见、会不会征求群众意见、能不能听进群众意见,是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活动开展的好坏,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从这个意义上讲,各单位要坚持“活动在一线开展,意见在一线征求,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真正让群众“把脉”,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活动开展不缩水、不变形、不走样。

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把脉民意导向,问“情”于民。民意是一把尺子,也是一种信号。民意反映的是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既是决策的沃土、政策的指向,更是极其珍贵持久的执政资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只有准确把握民意的基本需求和主流方向,真正做到在感情上始终贴近民众,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才能给群众以信心与希望。广泛深入地听取民众意见,全面评估可能影响群众利益的各种问题,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度,也是教育实践活动不偏不虚不走过场的根本。

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把脉作风问题,问“症”于民。作风问题无小事,作风其实质是执政理念的外在表现,直接反映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进行,与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一次办证、一次解决纠纷乃至一顿工作餐、一次出行、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群众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只有将问题“晾晒”出来,接受群众监督把脉,才能确保活动高质量、高标准开展。

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把脉整改方式,问“效”于民。针对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要立行立改、限时整改,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如果群众强烈反映的问题长期解决不好,就不可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就会影响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使活动成效大打折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尤其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和韧劲,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依靠集体力量尽早解决,真正让群众看到实效。

一切为民者,民亦向往之。只有坚持让群众“把脉”,把群众的建议变成措施、把措施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成效,才能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支持、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其他人在看啥

    《明月:把好群众观念这个“脉”》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