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关注民生,勤则不匮
从棚户区、污水处理厂,再到职业教育学院……两个月时间内,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两次赴内蒙古赤峰地区进行考察。令当地民众感触颇深的是,两次考察中李克强目光始终不离民生。这份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其务实亲民的风格,给当地民众留下深刻印象。(中国新闻网)
《左传·宣公十二年》有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指普通百姓。意思是说,老百姓生活的根基在于勤劳,只要勤劳就不会缺衣少食。与此同时,本书认为还可以反过来理解,那就是:如果老百姓是勤劳的,政府就应当确保他们不缺衣少食,生活过得富足有余,否则就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立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他们的利益。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解决好,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