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几种影视剧
我看一篇文章叫,《这个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影视剧最没有创造力》。那个国家,仅仅只是讲的能在国际舞台上叫的出名字的国家。很多地方均被排除在外。我原以为。在将这个假设条件设置好之后,接下来的结果会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创造力的国家是中国。但不是。他给的答案是韩国。席卷亚洲的韩剧,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创造力的作品。
我原本就没看过多少韩剧,更无法理解。女性对它的痴迷。唯看过的韩剧,还是小时候,不能掌控电视遥控,和父母在一起看得《大长今》,剧情什么的今天都忘了。现在言归正传。首先要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韩剧是最没有创造力的作品。
他给出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是艺术,艺术是创作者与观看着的心领神会。所以一些画作能拍到几千万,就是因为那副画作,促动了买者的心灵。对于买者来说,它值得,它值得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门面,只是为了那促动心灵的魔力。相反,这些画作,换一些人,或换做某个人来说,仍然拥有这样的魔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对于这个论点,本人深表赞同。以前有人问我怎么区分诗和散文。我回了他两个字,意境。那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创作者和观看者之间的心领神会。对于中学教材里的那些,意境是由意向营造并表达出来的。总感觉,讲的太虚了。
第二个提出的话题是:电视剧和电影,算不算艺术?算。那它们俗不俗?俗。那这样一个俗的东西,要不要心领神会?要因为,它们是艺术。那韩剧有没有让人心领神会?有。那它怎么没有创造力。因为没有创作者。
电视剧,并不是什么高雅艺术,不可能追求某个人的心领神会。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它最典型的一个特点,就是俗。小说可以写的很典雅。但影视剧拍的典雅了,就会失去大部分的观众,没有利益。唯一一部我见过拍的比较典雅的电影是《一代宗师》。有人说,王家卫,在装大尾巴狼。竟弄一些看不懂的东西。我想说,那些台词,很好懂好吗?可能是由于文学方面的文化差异。在这里我只敢讲师文学方面的文化。因为在当今这个世界,什么都可以做成文化。文化产业成风了。我没有那么大的能耐讲文化差异。一些文艺篇,更是连市场都没多少。基本全部亏本制作。写得典雅的小说,也被影视剧摧残得差不多了。金庸的小说写得很典雅。王蒙却说金庸的小说,很俗。这就是没看原著小说的评价。因为,我在没看他的原著小说的时候,也是这个评价。
第三个话题:韩剧既然没有创作者,那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观看者。它完全是观看者的心中所想。任何人都不能违背这个定理。所以它的心领神会,是观看者和观看者之间的心领神会,这存在着心领神会吗?一个人自己心领神会自己。该去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接受一下,治疗了吧。同意。我不想对这个论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用文章中的阐述跟大家说一下。"《憨豆先生》是经典,韩剧是意淫。"对于这句话,读到的时候,我笑了。因为自我感觉说得太好了。
《憨豆先生》评介着他的诙谐幽默,淳朴自然,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而韩剧则是,开发了,广大女性意淫的方向。
《憨豆先生》成为经典的原因有三。第一,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第二,创造了一种新的喜剧形式。第三,征服了全世界。
韩剧成为意淫的原因,也有三点:第一,广泛发掘女性的喜好。第二,完全听从于女性的心灵。第三,始终不移的为女性服务。
那篇文章里,谈到了《憨豆先生》和韩剧的共性。就是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两者的原因不同。前者是因为创造者的才能。后者是因为,原本就是边拍边播,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我不想将原文一字不差的抄上,那不是我的风格。原作写得很精彩。我的文字难以望其项背。虽然想过,摘抄,但没有必要。
啰嗦了这么多,我开始讲本文的中心议题。我们的创造力。这就不得不提我们的抗日宝典了。有人说那是葫芦兄弟的杰作。我也戏说过一句。抗日剧就是葫芦娃的真人版。
我真的想不通,是谁想过的,把嗜血如命的杀人狂魔卡通化的。看到《小兵张嘎》的时候,就在想这是哪个脑残拍的电视剧。日本人都是这部电视剧里的这个水平的话。中国的抗日战争打了8年。好意思嘛?更何况我们还要,手撕鬼子,手抓炮弹的一帮修过仙,当过斗罗,练过气门遁甲,精通各路玄幻气功的人才。
抗日剧里面拍的最好的是《亮剑》。没有把魔鬼卡通化。在那里面,魔鬼就是魔鬼。英雄也有失败的时候。虽然有一些东西,历史上不可能发生,但这不是纪录片。有些人说,根据资料八路军当时的装备到不了那个水平。放屁。这是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什么都那么较真,还拍个屁了。世界上从来不少这样一些人,一天闲的没事,到处说三道四。不懂装懂的混蛋。对于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拍的最好的影视剧。我认为,不是《亮剑》是什么,冯小刚的《1942》。看过《1942》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这不是一部抗战剧。这是一部解剖人性的电影。不属于战争片。但它真实反映了日军侵华时的总总行径。没有丝毫娱乐化。第二,没有站在国民党或共产党的任意一方,这是我认为,他最好的地方。就连《亮剑》也有绝对性的压倒。我对中国从1911到1949年之间历史。我的看法是不做任何评价。除了袁世凯,汪精卫,这两个权利体系,要彻底否定之外。别的不做任何评论。不用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陈述。当然,小说传记除外。
但那个年代,被太多的评价所包裹。因此,太多的人遗忘了那个时代。一些,真正值得记住的东西。如果只是看电视剧的话。真正记住的全是那些塑造不良三观的作品,当然《亮剑》、《1942》之类的除外。导演真的有功力。作品真的都可以称得上是里程碑。
说完了抗日宝典,说雷剧。我问我表妹,看这些有意思吗。她说,当小品来看。因为它能把悲剧当喜剧演,把喜剧当段子来演。不想多说。一部《封神榜》把我的童年毁完了。
接下来,谈一下于妈。琼瑶起诉了于正这个伪娘。真的是大块人心。把金庸的《笑傲江湖》糟蹋成了那个样子。我都想揍他的。虽然想在梦里海扁他一顿。但是我还是没梦到。纵观于妈的作品,我只能说,他有多爱琼瑶了。虽然说,男看金庸,女看琼瑶。不男不女看三毛。但一会金庸,一会琼瑶。不是三毛,是变态。变态是谁。是于正。
倒数第二个校园剧。今年《同桌的你》很火。但还是没走出主角没走到一起的悲剧。有走到一起的,但不是男女主角,是主角和配角走到了一起,哪部。《老男孩》和《情人结》。当知道主角的老婆是当初的那个女的时候。我想冷静三秒,因为我看到了现实。当看到,女主角的老公的时候。我不需要冷静了。因为知道这就是现实。《老男孩》将微电影,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老男孩之后,微电影越来越火。最早的微电影,我个人认为是冯小刚的《爱情呼叫转移》。三个小故事,就是三部微电影,三段很小的人生。《爱情呼叫转移》拍完之后,冯小刚被骂得太惨。于是拍《私人定制》的时候便有了一个公司的业务,来成为一条线,将几个小故事,串联。当然冯小刚,没这样说。全是我猜的。这两部电影都很好,都被骂得很惨。因为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在中国从未出现。总有那么多闲的没事的人。至于同桌的你为什么男女主角没走到一起呢。第一个原因,是规定。第二个原因,确实没几对走到最后的。为了赚眼泪。都只能这样。至于像《情人结》这种最后走到一起的。付出的代价太大。可能是广电总局想到,能给广大学子以深刻启发。
最后说一部我看好的电视剧,《龙门镖局》。最后以一句话来作为该篇文章的收尾,宁财神,我期待着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