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说兔
兔在人们心目中柔顺、善良、聪明活泼的象征。从古到今,特别是在民间,人们对兔情有独钟,并赋予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兔子是兽类中最懦弱无能的动物,它在四面是敌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唯一的 本领 ,就是闻声跳跃逃跑。受尽打击,便有看不过眼的,佛家便出来给它平反。
佛家在《旧杂臂喻经》中,把兔子的地位提到了顶峰,比做了佛的化身。说有一修行之人,居山中几十年,天天与禽兽相娱乐。他身边有狐、猴、獭、兔四兽,这四兽天天听他讲经说戒。时间久了,山上野果全部吃光,师傅于是想赶这四个徒儿离去,这四兽商议要拿出自己的本事供养师傅。
于是,弥猴去别的山中甘果,狐狸化作人讨得一囊饭,獭也复入水中抓条大鱼,只有兔子无能为力,它便找来草木樵苏,以燃火作炭,对师傅说: 今我为兔,最小薄能,请入火中作灸,以求为师傅充此一餐。 兔便自投火中,师傅感其仁义,为它十分哀伤。佛祖于是恢复了兔子原形,让兔子灵魂升天,寄之月轮,此即月宫天子,故又称 野兔形神 。
兔在中国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它既是十二生肖之一,也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的美好期望密切相连。
兔是动物兔的象形字。汉代计慎《说文解字》解释说: 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 其甲骨文、篆文描画的正是兔的长耳、短尾的形象。
自古以来,我国以“兔”字题名的地名,充满神奇和情趣。
荒漠甘露“兔子泉”:新疆新和之铁吉克佛寺遗址以西3000米处,有几个常年不竭的泉眼,带给附近荒原几多生机,荒漠植被丛生,野兔、黄羊成群出没。昔日的佛寺与古驿站为邻,这里的兴旺全靠这难得的地下水源。
骇浪静土“望兔滩”:在以奇、险著称的怒江大峡谷, 怒吼 的江水行至云南保山 芒宽坝 变得舒缓,西岸首次出现一个方圆百亩的河滩——怒江第一滩 。驻足观赏,巍峨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分列左右,与碧水、蓝天相映如画,由此获誉怒江沿岸最广阔最有气势的沙滩。
险隘古驿“兔耳关”:在云南昆明东北效,弯山、烟包山南北对峙,古驿道穿过峡谷,地势险要,素为军事要冲,明、清高关隘以山形似兔耳得名,今沿溪畔有兔耳关村,建有兔耳关水库。
扑朔迷离“兔林山”:《山海经》所称 半山东北八百里,曰兔林之山,或许是最为资深的“兔”地名,清代毕沅认为它在豫西北的河洛一带。另有“兔园”,传说在河南商丘,一说在河南开封。
两名归一“白兔丘”:山东淄博有包括春秋齐庄公墓的古墓葬群,齐国大夫高侯墓处于淄河西岸,由此派生出一小一大两个地名:高侯自号“白兔”,墓地以北20米的村落故名白兔丘;因共谥号敬仲,今以白兔丘为行政中心设为 敬仲镇。
小中见大推“兔岛”:在渤海的辽东半岛普兰店湾,由石英砂岩构成,外观似兔,海拔34.8米,有淡水、耕地与居民,产扇贝、鱼虾。尽管面积仅0.31平方千米,国内以兔冠名的最大海岛。
中国民间兔文化记录着农耕社会中人们信仰中的观念,积淀着层层的文化意蕴,其多子多福、健康长寿、祛病驱邪、幸福安康的文化暗示,给民间兔形带来了魅力,同时也为兔形写意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因为兔为吉祥物,古时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用面制的兔头或蛇,以竹筒盛雪水,与年幡面具同挂在门额上方,以镇邪消灾。山东一些地区渔民还有种以兔为吉祥物的俗信。据《中国民俗采英录》记载: 谷雨清晨,妻子待丈夫一进屋,便出其不意地把白兔塞进他怀里,原来打个兔子腰别住是本地的古老风俗。她让丈夫怀揣象征吉祥、幸福的白兔,是在祝福亲人出海平安,捕鱼丰收。
相传,古代某年,北京城里忽然卢了瘟疫,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少女,挨家挨户地医治好许多百姓。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为了感谢玉兔,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尊称为“兔儿爷”。
我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玉兔拜福的传说。人们从月亮自盈到亏、再自亏到盈的轮回,以及太阳黑子与月亮的阴影中产生许多联想,认为太阳是一只三足的金色乌鸦,而月亮里有一只总在捣制长生不老药的玉兔。 嫦娥奔月说嫦娥从地球上带走的唯一动物玉兔在月宫中与嫦娥终年为伴。
《太平御览》引晋代哲学家、文学家傅玄《拟天问》: 月中何有?玉兔捣药。 因此,后世常称月亮为玉兔、兔轮、兔魂,称月影为兔影。正像金乌是太阳的化身,兔子也就成了月亮的代表。
随着时空的变换,人产对兔的精神寄托更回味深远,兔文化将有更广阔的发展。正月点起兔花灯,清明梁悬兔寒燕,端午绣制兔香包,中秋摆兔儿爷,佳日面兔结良缘,要富除夕贴盘兔。正月点兔灯寓意来年生活红红火火;清明时用柳条串挂的面花称寒燕,象征春天的到来;端午系兔香包可祛毒保健康;中秋供奉兔儿爷去病消灾;婚庆时新娘胸前用红绳系面兔进洞房圆圆满满;除夕窗前贴兔,可保家庭年年富。
每逢兔年,我们回味着兔儿的情趣,并祈盼兔文化有更高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