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一汪清泪
小脚,又叫三寸金莲,俗称裹小脚,是把女子的脚用布条扎裹起来,使其变得又小又尖的一种封建陋俗。这种经过紧密缠裹导致筋骨畸形的小脚竟被古人美化为“三寸金莲”而受到广泛赞美,乃至男子为之倾倒,女子为之痴迷。
缠足习俗始于五代时期。相传南唐(公元937—975年)后主李煜喜欢美色音乐,他用黄金制成莲花台,高6尺,令宫女用布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作新月状弓形,在莲花台上跳舞,似回旋有凌云之状,“金莲”由此得名。此后,宫内外皆仿效,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广为流传,发展至明清时最为鼎盛,直至民国依然可见。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想象,在100年前,中国的妇女判断自己是否美丽,其最主要的标准并不是拥有美丽的容貌、丰满的身材,而那“三寸金莲”才是对当时妇女审美的一种评断。
中国古代的妇女缠足与男人留胡子一样,是为了强调第二性征,还被美其名曰“金莲”。有人认为,古代的中国高跟鞋从缠足开始,表现了当时强势的大男子主义。当男人看到裹小脚的女人走路摇摇晃晃,花枝乱颤,甚至需要被搀扶才能走路时,就满足了男人约束女人行动的占有欲。历史上最早缠足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女窅娘(也有其他说法),她美丽而善舞,为了在宫中的美女中脱颖而出,窅娘用布缠脚,把脚缠小、弓成新月状,这样,走起路来就更加婀娜多姿了。窅娘的独特造型终于引起了李煜的注意,当晚就留她侍寝,并把她的脚拿在手上细细把玩,取名为“三寸金莲”。不但如此,李煜还令人制作了一朵六尺高的金莲花,饰以宝物和细带络缨,让窅娘穿上素袜在金莲中跳舞,仿佛出水的莲花仙子一般。为了取悦帝王,缠足开始在李煜的宫中流行。宋代,缠足从宫中流传到了民间,女孩从4、5岁就开始缠足,用白绫缠上一层就用针线细细的缝一层,一双脚要缠许多层、缝许多层。3~8年以后,小脚从正面看,只有一个翘起的大姆指,其它四个脚趾被完全扭曲地压在脚板底下;从侧面看,前面只有一个脚趾,脚背凸起,脚跟肿大,脚掌像是从中间断裂开一般,整只脚像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只有正常脚的一半长。这种畸形脚在古代被认为是女性美的象征,却令女人失去了行动的自由,并且对她们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程度的伤害,“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
“三寸金莲”,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病态的审美习俗。达芬奇称人的脚是“工程学的杰作和艺术品”,因为人脚有20块肌肉,26块骨骼,114根韧带。人每走一步,身体与地面就产生百公斤的撞击力,脚便是这股力量的主要承受者。但缠足让过去的中国女性失去了天然的“减震器”,让女人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以脚掌用力走路,剥夺了她们的跳跃能力。
缠足——这种虽与吸食鸦片、男子留辫子齐名的陋俗曾被列为近代中国人在世界上最可耻、最野蛮的三桩丑事,而男权社会崇拜小脚的畸形风尚却在一代又一代女性的痛苦挣扎中千年不衰。
北京798艺术工厂曾别出心裁地推出《最后的小脚女人》影展。“裹脚女人”的作者陈志刚说:“中国最后一代裹脚女人已经蹒跚走到生命尽头,1000多年残忍、丑陋的女性缠足史终将落幕。目前,这些老人最小的也有60多岁了,最大的有100多岁,我拍摄这些老人不是为猎奇,而是为了给后人留下鲜活的历史记录。”但在这些冷峻、客观、赤裸裸甚至有些惨不忍睹的黑白照片面前,不少老外喜欢凑上前去,饶有兴致地看那些照片里的老太太满脸的沧桑和变了形的小脚,对中华文明史中这个令人现代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文化现象充满了探究和好奇。而一些国内观众则表示重在参与,但从中能看出多少“文化含量”不好说,如此集中展示“缠足”这一中国古代陋习“有些不妥”。
作家冯骥才曾在“终结小脚”系列摄影展作的序中写道:“今天,我们终于将这一文化史上畸形的事实放置大厅,昭示于众。为什么?因为我们已经能够以健康的心态来正视这一昨日的文化疾患了。”三寸金莲“确实”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但它是一种什么文化呢?“金莲文化”沉滓泛起,也许只是在商言商,意在文化出口,赚外国人的钱——外国人对中国的“三寸金莲”充满神秘与好奇,中国人就制造一批“三寸金莲”鞋满足外国人的赚钱方法,是不是有点出卖自己的灵魂呢?不忌讳自己历史上的污点是“坦荡”,但若拿丑史去卖钱,则是一种“猥琐”,是要落下笑柄的。当然更对不起那些曾经流尽辛酸眼泪的“三寸金莲”的女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