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

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

2014-06-28 15:44 作者:来自网络 阅读量:90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6月24日,省教育厅公布了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标志着高校录取工作的帷幕已经在江苏拉开。接下来就是各“重点中学”华山论剑的时候了。清华、北大录取人数是最能显示功力的。常武地区的人都把目光盯着省常中和前黄中学。但在最近一期“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却让我无意间认识了大别山深处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省常中、省前中若和人家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毛坦厂中学”以前闻所未闻,赶紧网上“百度一下”。正所谓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所学校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约8000人,今年则破记录地达到1.2万人。有人把“毛坦厂中学”比喻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一座地处大山深处的乡村中学,何以能吸引如此众多的朝圣者?无外乎其骄人的本科升学率。不过他们并没有什么武林秘籍,唯一的法宝就是“向时间要分数”。学校“全年无休假!”每天的学习时间长达16小时。有人评论说:该校实际上是一所“违反《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违背基本教育规律、没有起码的职业操守、在现代文明水准之下的野蛮的‘教育工厂’,是应试教育走火入魔的奇葩。”学生在这里过着“地狱式的集中营”生活。

不过这种明星带有情绪化的评论,大多数人并不接受。他们认为“毛坦厂中学毕竟改变了农村学生命运”。一个贫困地区的校长应邀去北京参观回来后说: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大城市相比,落后了六七十年,毛坦厂中学是这种严峻形势下的自然产物。当城里的孩子拥有良好的资源,也拥有相对宽泛出路的时候,农村孩子不得不在高考独木桥上拼搏。

想起白岩松的一句名言:“不通过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高考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如果说学生是“考试机器”,那么是谁让他们变成了机器?如果说这里是“地狱”,是“集中营”。那么谁又是“地狱”和“集中营”的始作俑者?家长们又为何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孩子送进“集中营”。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畸形模式,已经不能简单地把功、过归结到哪一个单位,哪一个部门头上了。中国教育的现状,也不是一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就可以解决的。它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比如我们的用工单位,依然有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即便是同等学历,他们也要挑981、211工程学校的毕业生。这就不得不迫使学生必须去挤名校。

把录取名校人数作为衡量办学的标准,“毛坦厂中”不是第一,更不是唯一。河北有一所“衡水中学”,已经连续14年,摘得河北省高考冠军的桂冠。2013年,河北高考文、理科状元再次花落衡水。文科630分以上129人,占全省的52 %。理科650分以上238人,占全省的44 %。2013年,该校共有104人考入清华北大,77人被香港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正是天外有天,我们只是井底之蛙。

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单靠教育行政部门,无法改变当前教育的现状。社会问题还需通过社会解决,除了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公平外,更需拓宽成才渠道,开展多方位诸如技能培训等社会教育。让更多的人,不进学校也有接受良好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如果高考不再是唯一可以成才的独木桥。“集中营”式的“高考工厂”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

其他人在看啥

    《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