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经典散文 >农村富二代是如何产生、形成的(三)

农村富二代是如何产生、形成的(三)

2014-06-30 08:03 作者:蓝宝 阅读量:92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最后要说的这个村庄的位置是在曾经老书记——张友兴所在村的正南方,看看这个村的情形,这农村富二代是如何产生、形成的。

这是一个被称为陆家宅的村庄,村中有这样一家农户,老男人在土改中是农会干部,这陆家老夫妻俩为祖宗传下三个儿子。老大——陆功强,老二——陆连强,老三——陆小强。

共产后的前三十年,政治运动频繁,但是他们兄弟三个在老父是农会干部牌头的关照下,在村中一直是顺风顺水,吉星高照,兄弟三属于额骨头碰到天花板的好运之人。好运好在能够脱离农业,便是那个时期的幸运。谁都知道,前三十年的中国农村有多苦难,可他们兄弟三与农字似乎没缘,这其实真的感谢他们的老父,这是农会老干部的功劳。他在世时便安排好了三个儿子的好前途。

老大——陆功强嘴皮子功夫了得,肚中涵养功夫深。他很会做人,他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放在心中,表面看不出他的内心世界。他可以把对某人的仇恨埋藏在心底,内心可以说是有非把此人搞死的想法,但别人看不出他一点点表象,这叫不露声色。他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做到深藏不露,人们捉摸不透他的内心在想些什么。老父亲很快通过组织发展陆功强入党,一切都在老父亲安排下顺利成章达到目的。老父想得没错,只要大儿子当上了党书记,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大儿子确实依照他心中的想法这样做了。因为老父知道大儿子是个很乖巧的人,不用他教,陆功强懂得怎么干。

上级组织自然相信这种人当党的书记,于是老父这样的一批老干部退居二线,陆功强全权管理村支部,成为村党书记。你别看陆功强对待他人很有深思熟虑,考验过渡阶段的做法,但对待自己的亲人,他完全改变了他那套理论。他是利用一切机会为家人办好人生路上的大事,不失际遇。因为他知道这个书记的位置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真理”。不用老父提醒,教诲,他这个乖人自从登上书记的宝座,便为两个兄弟安排好了人生征途的好饭碗。

当然他坐在这个宝座上,他的儿女后代不用说,脱离农业是起码的事情。儿女们升学的升学,进入大城市的进入大城市。之后,他的后代都跳出了农门,反正没有一个留在农村务农的。这自然是党书记内心的座右铭在发生效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近水楼台先得月”,“好差事留给自己人”这便是党书记内心办事的原则,这种“高风亮节”不用人教。

老二——陆连强通过大哥的关系,进入乡镇企业的工业办公室,端上了一碗弄堂饭吃。他的造化自然也差不到哪儿去,他乐呵呵的笑口常开,他与世无争,活得也自在。尽管他不想在工业办公室拼命抢第一把交椅坐,抢得头破血流。他甘居中游,只要稳坐事业单位的座椅,他便心满意足。这没有心事,弄堂饭吃吃的好位置,何乐不为呢。他没有竞争意识,遇事总是乐呵呵的笑个不停,真也如了他的心愿,他始终坐稳工业办科员的的位置,没有被挤出圈子。他退休后能够享受体制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待遇,他是称心满意。他的下一代自然而然成为小镇上的城里人,这农二代跳出农门交好运。即便不是农村富二代,也心甘情愿。只要与农字浑身浑脑不搭架,做个衣食无忧的城市白领中产阶级,不是来得更潇洒吗?!

老三——陆小强是此节中的主要人物。陆小强长得很有男子气,相面堂堂,英俊魁梧,皮肤白皙,有那么一种女人眼中白马王子的形象。陆小强在兄弟间比较起来,还是比较务实,干实事的那种人,他不相信走拼命往干部队伍中挤的那条道路。在大哥党书记的安排下,他进了一家乡镇企业当厂长。在前三十年的农村,陆家兄弟三个总算洪福齐天,在农村中谋到自己之后的幸福人生。三个男人有了自己的理想事业,很快结婚成家,依靠自己所占的事业资源,建设自己的阳光小家,财富源源不断,这里以老三——陆小强为重点,叙述他们一家的幸福生活。

陆小强的妻子与陆小强在同一个乡镇企业上班,乡镇企业的用人原则当然是任人唯亲,作为厂长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陆小强担任厂长后将妻子安排在工厂中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可在当时普通农民想脱离农业,进入乡镇企业工作是件难事,求爷爷告奶奶是没用的,乡镇企业招工是有条件的。当然厂长让自己的老婆进入本企业,那是不费吹灰之力,这个权力没人可以阻拦与过问的。

陆小强的妻子长得并不漂亮,虽然银盆大脸堂白皙细腻,尽管五官也算端正,但是身材粗壮,粗脚大手,没有女人那种婀娜的苗条美艳之气,做人却是实实在在,没有虚伪做作,在工厂干活踏踏实实,没有那种老公是厂长而自以为是,嫌弃工友的表现,她是一个正直的人。她进入工厂后,帮着丈夫把这家乡镇企业打理得有条有理,红红火火,旺旺盛盛。这个厂子原本濒临倒闭,她进入工厂,工厂的现象有起死回生的苗头。夫妻俩勤勤恳恳务实干活,把个小厂搞活了,小工厂有了起色。

82年1月份,农村农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到户责任制,过了两年后,84年1月份农村乡镇企业的隶属体制部门(工业办)也学着农村承包地的样子,让各乡镇企业厂长承包本厂。但是这个体制实行的承包制并不像土地承包制那样,不包输赢,实行自负盈亏原则。这个乡镇企业的承包制度而是只包赢不包输,也就是说隶属部门(工业办)为这个企业定好一年的上交利润数额,企业完成这个上缴数额以外的利润便是承包企业主的利润了;如果企业承包人未能完成上级部门核定的承包上缴数额,上级部门也不会让承包人挖地三尺交出亏损利润。换句话说就是赢了交承包费,输了拍拍屁股走人完事。工人们纷纷说“这不是挑明了让这些人发财致富嘛,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赢了是私人口袋中的财富,输了是集体财产受损失。这党的决策如此英明,这集体财产总有败完的一天。”这样的乡工办的土政策不正是夫妻俩求之不得的事情嘛。这没有风险的生意谁都愿意干啊,谁都想干啊,可是你不是厂长,你没资格承包。

夫妻俩干了几年稳赚不赔,没有风险机制,工厂承包责任制的营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这第一桶金是满满扑扑,乐得夫妻俩欢天喜地。因为之前夫妻俩的经济来源与大多数乡镇企业的职工是相同的,每月领到的是工资收入。这一承包,他们夫妻俩的经济来源就与日俱增,鸟枪换炮,不能同日而语了。

这好日子过了几年后,他们夫妻俩迎来了党更加搞活经济的开放政策。上级主管部门实行将集体企业一次性卖给承包人的措施,从此以后,集体企业消失,成为私人企业,集体财产消失,成为私人财产。这败家的体制政策将这些原本的集体财产,十钱不作一钱的卖给了私人承包主,于是乡镇企业演变成为私人企业,集体财产演变成为私人财产。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这一对夫妻自然是此政策的受益者。他们花了并不多的一笔资金,便把集体财产收归在自己名下,成为这一方土地上的富人。于是乎他们夫妻俩全身心的扑入属于自己的企业,这小五金厂又经过夫妻俩的经营打理,利润可观,第二桶、第三桶金纷纷涌入他们的名下。中国农村的富一代由此产生。

在事业一帆风顺的同时,他们的儿女相继长大,夫妻俩的年龄也随之增长。中国有句俗话“婚姻大事,门当户对。”有钱人家的子女当然想找有钱人家的子女成双配对。夫妻俩的大女儿——陆萍凤,没有升入高等学府之门深造的造化,自然是智商不够格。此时父母便想“女儿不升学,必定要从事一门职业。我们不妨拿出一笔资金,助她一臂之力。要想事业有成,缺不了资金的铺垫,自己手中不缺钱。因为女儿是事业型的女子,她像父母,勤恳踏实,不会让父母失望。”

陆小强夫妻为帮助女儿事业有成,为女儿——陆萍凤投资办了一个服装厂。陆萍凤果然不负父母所望,几年后,她开办的服装厂从几十个人发展到上千人的中型服装厂,这富二代名符其实靠着父母的资金起家、发家,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她的老公是嘉兴火力发电厂的总工程师,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已经被陆萍凤夫妻俩送往加拿大读书求学。

陆小强家的老二是儿子——陆龙生,长得像父亲,英俊潇洒,嫩皮细肉,一副知识分子的长相,然而他像姐姐一样没有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契机,当然他们兄妹在经济上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因为父母的经济足以支撑他们学业的负担,这自然是他们本身智商的问题。陆小强夫妻俩为二儿子的前程着急起来。

上节中提到的服装老板——陶鑫华心中纠结的大心事是找到一位门当户对合适的女婿人选,那是一位一定能够担当起接班人、顶梁柱的女婿人选。正是应对了这句俗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其实陶鑫华要找的人就在眼前。陆小强是位五金业老板,与服装业老板陶鑫华家的经济匹配。陆小强的儿子,相面堂堂,一表人才,陶鑫华家的小女儿陶蓉蓉天生丽质,聪明漂亮,他们这小两口是天造一对地设一双的最佳组合夫妻人选。

与此同时,两家人家都想到了对方的儿女,这门当户对的儿女亲事便在家人的促成之下,男婚女嫁很快成立。陆龙生与陶蓉蓉喜结良缘,美满的婚姻一年后,丈人——陶鑫华便将服装厂的大权交到女婿手中,于是这陆小强的二儿子——陆龙生掌管着千人的大厂,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富二代,服装厂的年轻老板。

陆小强的三儿子——陆强生,生在这个父母为他已经打下江山的乐园之中,不愁没有造化。陆强生与姐姐哥哥一样,没有高智商升入高等学府深造的造化,但是他有这对好父母的帮助、支撑。到陆强生长大成人之后,父亲陆小强便把心中思考已久的主意与妻子商量。

“我们年龄已大,不能再在工厂中继续年轻时候的打拼了。我们得学会急流勇退,尽管我们的事业还很旺盛,我们的身体还很健康。毕竟年龄不饶人,我们都老了。我们应该退居二线,让年轻人干,你说怎么样?”陆小强征求老婆的意见。

“我也正考虑这问题呢,小儿子强生他从学校步入社会后,做这事不行,失败,做那事也不行,失败。我真担心他今后的路怎么走,你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正合我心意。我也有这打算,但是我担心龙生不答应,我们就难办了。现在你做主了,我也就放心了。我当然是没意见,同意你提出来的办法。我就怕我们老二——龙生有意见。他会不会这样想‘你们把财产都给了弟弟,我是你们的大儿子呀,难道我没有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力吗?’”妻子说出自己的顾虑。

“这个问题我也想到了,我会征求龙生意见的。”

“那就好吧,只要龙生没意见,我同意我们俩退出此工厂,把五金厂交给小儿子——让强生来经营管理。这个工厂的财产就是小儿子的了。我想如果龙生没意见,萍凤更没意见了。因为在农村财产的意识是儿子平分的,有嫁出女儿泼出水的概念。”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龙生居然非但不反对父母的安排,还说“爸爸,你做得对,我没意见,我不要父母再分财产给我。因为我在丈人开办的服装厂已经得到太多的地位、财富,我不再贪图其他什么了。弟弟没有其他技术与才干,如果爸爸不把五金厂传承给他经营,他会摔跟斗,会很惨的。他一个小青年在社会上是很难打拼、立足的,爸爸,我支持你。”

“我的好儿子,你非但不计较,反而支持爸爸这样做,我们陆家的儿子是好样的,所以经营事业同样不会差。”

“爸爸,你不要这样说,我们有你们这样的好爸爸,好妈妈,我们才有幸成为社会上称为的‘富二代’,是爸爸妈妈给了我们这个际遇。”龙生对待父母很好,说话也有良心,不错。不过富二代终究是这个体制才能造就出来的,富二代的产生、形成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陆小强随即召开了家庭会议,当父亲、母亲问到女儿萍凤之时,说道“我们把五金厂的财产给你小弟强生,你的大弟龙生没意见,不知你作为姐姐有没有意见?”

“爸爸妈妈办的事情我举双手同意,你们办得对,大弟没意见,我更没意见。小弟他能力欠缺,爸爸妈妈的做法我是赞成的,这对他的前途有好处。”

“我们的好儿女真是让我放心。强生你听到了吗?姐姐与哥哥都没与你争什么财产,你要知足。”

“爸爸,妈妈,我知道了,我的姐姐与哥哥都是好样的,他们爱我,爱爸爸、妈妈。我也会的,爱姐姐、哥哥、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看我今后的行动吧。我不会辜负姐姐、哥哥、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我会搞好企业的,以实际行动报答姐姐、哥哥、爸爸、妈妈对我的呵护与关爱,你们放心吧。”

儿子龙生,女儿萍凤的通情达理,不向父母索取应该得到的财产,而使得父母的意愿在风平浪静中得以实现。五金厂顺利过户到小儿子强生名下,强生成为五金厂的年轻老板。几年之后强生经营的五金厂同样蓬蓬勃勃,如日东升,这农村富二代继承了父母的财产,没让父母担心害怕。并且强生也找到了门当户对的意中人,喜结良缘,共同打理事业,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小夫妻俩把儿子也送出国门求学。

至此陆小强老夫妻俩把这三个儿女之事办得妥妥帖帖,姐弟三人成为这一方土地上众所周知的农村富二代。我把这农村富二代是如何产生、形成的历史根源,实况叙述到此结束,各位看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观点吧。

其他人在看啥

    《农村富二代是如何产生、形成的(三)》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