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时事评论 >牢固树立“民需、民生、民心”的工作理念

牢固树立“民需、民生、民心”的工作理念

2014-07-21 22:50 作者:明月 阅读量:134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浪网,7月13日)

新一代的青年党员干部,如何肩负起发挥赋予的时代责任,笔者认为,青年党员干部应强化“我是谁”的责任意识,“为了谁”的服务意识,“依靠谁”的群众意识,树立“三民”理念,即“真正反映民声、真正服务民需、真正赢得民心”。

青年党员干部一头联系政府,一头联系百姓,应把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作风上务实,立志做大事,而不应立志当大官;要在方法上务实,既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还要有开展社会调查、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建言献策的干劲。要注重调查研究,眼睛向下看、脚步朝下走,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用心倾听民声,及时了解、反映不同群众的民生诉求,集中群众智慧,总结实践经验,促进政府部门更加迅捷高效地为民服务,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青年党员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如何转变思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年轻党员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服务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能力,要有民本思想,让服务人民群众化作工作的动力,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意识。具体要做到换位思考,着眼于群众反映的“小事”和细节,把自己当成群众的娘家人,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对群众所需所求了然于心,才能切实解决百姓的问题,化解百姓的矛盾,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缺位”、民意诉求“零距离”。

青年党员干部要做好工作,就必须取得群众的信任与理解,在及时、良好的沟通中化解质疑、获取信任。否则,即使是好心也有可能办“坏事”。如何增进与群众的信任与理解,事实上,做好工作,既要有好的出发点,又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再好的政策和措施,如果群众不答应,都实施不下去。所以,年轻干部要能“实干”,更要会“巧干”。遇到群众抵触的时候,不能一味想着“硬碰硬”、“强制执行”。要从“为民做主”到“为民解难”转变,先搞清楚群众想什么、怕什么,为什么不答应,然后通过解决群众困难,消除群众顾虑来获得理解和信任。等有了好的群众基础,再来推进工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人在看啥

    《牢固树立“民需、民生、民心”的工作理念》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