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官员为违规兴建办公大楼付出“冲动的代价”
今年以来,江苏、广西、河南等多地出现新建办公大楼闲置现象。4月,仅黑龙江一省,就有三个地方被曝光政府违规兴建办公大楼或新建办公大楼闲置的情况。多地新建办公楼闲置,给出的一个共同理由是—“风声紧”。( 新华网,7月25日)
严格按国家规定标准使用办公用房,不仅是厉行节约的表现,更关乎政府形象。最近,各级政府按照国家标准对超标准配置办公用房开始了清理、腾退,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拥护。然而一些政府迫于“风声紧”,对违规兴建办公大楼或新建办公大楼闲置,不敢搬进去,笔者认为这不仅是掩耳盗铃,更是最大的浪费,最大的违规。
动辄造价数亿元、十几亿元的新建政府办公大楼闲置,也导致很多问题。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公共财政资金积压、浪费,物不尽其用,财不到其位,陷入“空转”危机;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上的诸多病症,比如,罔顾农民利益,廉价从农民手中拿地;征地补偿不到位,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等等。
目前当务之急在于让闲置办公用房“活”起来,不能继续空着。毕竟,耗费了巨额公共财政资金建起来的楼宇,应该得到有效利用。既然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已经有房可用,不需要再占用这些新建办公大楼,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空置率”。拍卖也好、招租也罢,总之是要将公共资源盘活,不能沉淀。
当然,现时的变现处置,还只是一种善后,治本之策则在于,必须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政府兴建豪华办公大楼的冲动。一是要严肃追查一处处闲置办公大楼究竟是怎样通过审批,又是怎样一路绿灯建起来的。之前,中央已三令五申,多次要求不得兴建豪华办公大楼。对于无视禁令批楼建楼的地方政府相关负责官员,理当问责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