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经典散文 >行者无疆

行者无疆

2014-07-28 10:38 作者:来自网络 阅读量:121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曾去过“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姑苏城,好似一位娉婷袅娜的少女在倾诉着她的吴侬软语;游过“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杭州,她犹如莲花般的女子依偎在杭州湾,等着你来采撷;而来到素有苗族“活化石”之称的西江千户苗寨,她却像热情奔放带着神秘面纱的民族姑娘,让人领略“看西江而知天下苗寨”的大气与包容,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苗族是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原本生活在黄河下游平原一带,属九黎部落,首领是蚩尤。蚩尤与黄帝为争夺天下,大战于涿鹿,终因部落内讧而败。蚩尤被迫退守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部落。到尧、舜、禹时代,三苗部落再次遭到进攻。苗人无奈,只好又一次大迁徒,离开了荆楚大地,离开了东方,来到西部。这就是黔东南多苗人聚居的主因。雷公山下的苗寨,便是一个典型的苗人聚居地,也是最大的苗族村寨,有一千一百多户人家,六千多人口,人称“千户苗寨”,而一部分苗人沿着深山老林迁徙到缅甸、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部分漂洋过海去了日本,美国等地。如今的西江苗寨古朴典雅,静静的躺卧在时光的边缘,一任岁月的打磨,更像一杯醇香的美酒,散发着屡屡清香,吸引着游人来此。

西江苗寨之美,美在山之俊俏与水之柔媚。刚进苗寨,就听到清脆的水声缓缓流淌,似乎欢迎我们的到来,池水清澈见底,鹅卵石依晰可见,极其清幽,仿佛是一位来自瑶池的仙子,纤巧美丽,有几分曼妙又带着几分野性,一副宠辱不惊的姿态坐落在山中,让人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痴话:“女人是水做的,见了就清爽”,这水,只看了一眼,就早已融进了她的缠绵柔波里了,那一池玉色,被风吹皱了,我的心也随之荡漾。而山,像一串翡翠项链点缀着苗寨,连绵起伏包绕着它,山上树木葱翠,野花遍地,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更为它增添了几分姿色,走在这幽静曲雅的小径上,听着这风声、流水声和万物生长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曲,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清晨的山更是多情,在薄雾尚未散去时,山峦如同蒙着纱丽的女子,蕴含无限神秘,而人们始终无法揭开神秘的一角,将她看透,只能展开无尽的想象,想象那纱丽背后是怎样令人神往的一面。

西江苗寨之美,美在苗寨古朴的原生建筑。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喜爱山水的苗家人,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连梯田也依山顺势直连云天,最使人震撼的是吊脚楼,它是一种干栏式建筑,错落有致而鳞次栉比的临水而立,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当夜晚来临时,整个苗寨万家灯火,有着“纵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吊脚楼是建筑群里的小家碧玉,小巧精致,散发着生命的纯真,古朴之中呈现着自然之美,而吊脚楼的悬空走廊,有着曲折的靠椅,俗称“美人靠”,是苗家女挑花刺绣的地方,也是等待丈夫回家的地方,这都凝聚着苗族人的智慧结晶。

西江苗寨之美,美在民族服饰的多姿多彩。这些服饰淳而不土,雅而不俗,雍容华贵,别具一格,上面绣着各种花草图案,配以银角、项圈,饰以银头花,银镯等,下着百褶裙,绣有花、鸟、鱼、龙、风的吉祥图案。穿着苗服的苗家女即使不施粉黛,也是芙蓉如面柳如眉,朱唇微启,语若流莺声似燕,嫣然巧笑,真是回眸一笑,百媚丛生,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也不过如此。我们一行人哪禁的住如此诱惑,纷纷穿上苗家服饰,摆上各种姿态拍照留念,尽显女子的美丽。据说这些服饰成就了艺术,也成就了历史,被成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

西江苗寨之美,美在民族文化的魅力。苗寨的节日素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之说,最有名的是鼓藏节,节日一到,苗家人身着苗服,杀猪祭祀,酿上独有的米酒,做出丰富的长桌宴,有酸汤鱼、鼓藏肉、鸡稀饭、蕨根粉……散发着农家菜的香味,不胜酒力的我们也要忍不住多饮几杯,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而苗寨的男女老少更是能歌善舞,有缠绵悱恻的情歌、说唱结合的幸福歌、欢迎远方客人的祝酒歌……其中芦笙舞最具有代表性,有着“千年跳一舞,一舞跳千年”的赞誉,他们更是热情好客,邀请我们一起载歌载舞,共同感受苗寨的风土民情,感觉好似误入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好一派温馨而美好的古村落。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处心灵的净土,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中岿然不动,依旧保持着属于它自己的面貌,那一块块青石板,那一座座散发着木香的吊脚楼,那清澈的流水,那连绵的山峦,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动人的水墨画。总是让人想起郑愁予的《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带着无限的留念与不舍离开,而西江千户苗寨,我心灵的皈依,是一个用等待回答美丽邂逅的地方。

其他人在看啥

    《行者无疆》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