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的规矩
一部红楼梦,虽然以宝黛爱情,贾府兴衰为主线,但其中还涉及了许多古代官场的故事与内幕,特别是一些文字,隐含着介了绍当时为官之人,所以应该遵从的“规矩”,是十分引人深思的。
第一,为官之道,给会说官话。在官场上混,不能句句话都这么直白,同僚之间,上下级之间对话,必须给虚伪地说一场官场、场面上话,来撑场面,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来标榜自己的所谓的“气节”与“清廉”。比如,贾雨村想向林如海询问贾府的权势地位,不好明说,只得打官腔的口吻问道:“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那林如海对贾雨村的想法也是心知肚明,他也不好挑明,也以官话对着,他道“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躁,即弟亦不屑为矣。”后来,在贾雨村审问薛蟠一案时,也是处处打官腔,他刚接到案子,一见是人命官司,自然是勃然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接着,门子说出护官符,让贾雨村开脱薛蟠,可那贾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者。”后面,门子说出虚张声势、暗中调停、扶莺请仙等具体办法时,可贾雨村还是虚伪地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或可压服口声。”可见贾雨村完全是借助打官腔,来表现自己的清正廉洁,是十分虚伪的。
第二,为官之道,给会唯上是从。在封建官场上,上司对下僚的好恶对于下僚的升降安危起着极大的作用。上司喜欢的下僚,就可能升迁得快;厌恶的下僚,则可能官位不保。所以,在古代官场里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听话,听上司的话,上司喜欢你,你这个官就保得住,你就能升;不听话,不喜欢你,你就给下台,你就给走人,甚至坐牢。比如,贾雨村第一次罢官的故事,就很好地揭露了这个问题。书中交代,当时贾雨村有一条罪过,就是”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其中“又侍才侮上”,是说他仗着自己有才华,什么话都敢说,对上级不尊敬了,有时候有些言语冒犯了。结果,那“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对他都不满意。这就这样,贾雨村得罪很多人,特别是得罪了上司。于是,贾雨村开始无法在官场上混下去了,被上司参一本,丢了官职。
第三,为官之道,给会逢迎巴结。对上司、权贵进行逢迎巴结,并且不怕难为情,是官场之中谋官、做官的重要诀窍。比如,贾雨村初到应天府,他就徇私枉法,积极为薛蟠开脱罪行,胡乱断案之后,事后,还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这也表明了他急切要立刻向贾、王二家表功的心情,进行巴结。后来,那贾雨村经常到贾府做客,且回回都要见要贾宝玉,无非是想逢迎贾政,巴结、攀附贾府。再后来,贾赦看上了几把古旧扇子,那贾雨村为了巴结贾赦,拿到扇子,他不惜设个法子,讹扇子的持有者石呆子,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可见,那贾雨村为了巴结贾府是不惜以权谋私、为非作歹、泯灭良心、欺压百姓的。贾雨村这些巴结逢迎的行径,自然讨得宁、荣二府十分高兴,都和贾雨村的关系十分亲近,待他为上宾,而贾雨村的官运也从此开始亨通了。再比如,贾宝玉上学去向贾政请安,贾政有些不悦,可贾政身边的那些门客们,便逢迎贾政说:“笑道:“老世翁何必又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的了,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了.”。贾宝玉题词大观园的时候,那些门客一路上是称颂贾宝玉的才华,借以逢迎贾政。比如,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后面,还不停地发哄声拍手道:“妙!”,都是表现出来的十分逢迎与谄媚,他们的目的无法是要讨好贾政,巴结贾府的权势。
第四,为官之道,给会圆滑虚伪。在古代复杂的官场上,政治斗争是十分黑暗、残酷的。为官者,要站稳官场、仕途平顺,就给学会圆滑虚伪,才能左右逢源、趋利避害。比如,在审理薛蟠一案中,贾雨村就表现出来十分的圆滑虚伪。他一开始装模作样地假装逮人,门子的一个眼色,他就心领神会,让入后堂叙话。后来,门子说出护官符以及薛蟠的背景,让贾雨村开脱薛蟠,可圆滑的贾雨村,就是不应题,还假惺惺地打官腔,说什么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岂可因私枉法?其实,他心中主意早定,却要遮上清正的面纱。后来,那贾雨村依旧惺惺作态,低头半时,方说道:“依你怎么样?”及至门子说出虚张声势、暗中调停、扶莺请仙等具体办法时,他还婊子装正经地笑道:“不妥,不妥。”其实贾雨村明明早已知道如何结案,却要连连询问,就要装清廉的样子,让门子自己把话说出,而不让那些开脱薛蟠、徇私枉法的话,从自己嘴里吐露半句。他那一副的假装正经的嘴脸,足见其圆滑到何种程度!
第五,为官之道,给会翻脸无情。在古代官场上,特别是复杂斗争中,一切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的为核心,要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做事情就不能大讲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就给学会翻脸不认人,无情无义。比如,当贾雨村得知薛蟠一案的女主角,就是当然救助过自己的甄士隐的女儿英莲时,按理说,贾雨村若是懂得知恩图报的正人君子,就应该立刻着人找回香莲,将其送回其母那里。可他只表示骇然,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连忙掩饰过去,他根本不关心英莲的生死,只是关心如何开脱薛蟠,巴结权贵,来保住自己刚刚到手的官位。那门子帮助贾雨村出谋划策,了结了薛蟠一案,可贾雨村却因为门子知道的太多了,结果也是利用之后,寻了罪名发配了。日后,贾府失势,贾雨村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也完全不念贾府当年的复职之恩,则是翻脸不认人,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狠狠的踢了一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了古代官场里,官员们所遵循一些所谓的“规矩”,无非都是假、丑、恶的行径,是官场腐败、黑暗的具体表现,而这样的“规矩”开始盛行,势必败坏整个官场的风气,让清正廉洁之风荡然无存,从而让逢迎、顺从、虚伪、圆滑、奸诈等等举止,充斥整个官场与社会,加速官员们的道德沦丧,其结果也是势必会产生一大批的贪官污吏、庸官昏官,并造成整个官场以及社会的更加腐败与黑暗。所以,要想保持官场的正气之风,就必须加强官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官员们的自身道德素质与修养,而且,还要从制度上建设与完善上,正真杜绝那些所谓为官“规矩”的流行,让那些假、丑、恶的行径,永远远离官场,还官场一片洁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