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婉中见含蓄,光远中有蕴涵——晏殊的《蝶恋花》
“一切情语皆景语,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
“槛菊愁烟兰泣露”。早晨的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情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这里菊凝烟而有愁,兰泣露而日泣。烘托出深院的优雅,主人公的高洁。把女主人公的离情别绪移植到兰菊上面去了,更显出了情景的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受,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初秋的轻寒,燕子的双双对对,飞进飞出,更反衬出人的孤独寂寞。“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晨到暮,从朝露到月光,在苦苦的离恨中煎熬着,彻夜难眠。这皎洁的月光啊!道是无情吧,为什么偏偏整夜斜穿朱户照人无眠呢?道是有意吧,它怎能理解离人心底的忧伤呢?
“庭院深深深几许?”帘幕重遮,碧树环绕,只有明月穿户,燕子双飞,但是,夜来的西风,使人徒增愁绪,不过西风也横扫落叶,扫除了登高望远的障碍,这位夜不能寐的离人,一待天明,迅即走出深院,独自登上高楼,放眼天涯海角,望尽迢迢征途。都说游子苦,凭谁说“小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凭谁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呢?这里的离人比游子更苦,比宦游人更悲!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不仅是登高即日所见,而且包含着昨夜通宵未眠,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还有无尽的期盼。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凋零,足见西风之无情,景又萧瑟,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又出乎意料的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辽远的图画,这无限的空旷,毫无窒息的境界,却又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从狭小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忧伤愁闷中走来,转向光远阔达境界的神往。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无限的境界,又在无限的境界中体现词中离人所受的严酷现实的限制,所以更显得沉郁悲怆,读来令人唏嘘,令人慨叹,却没有半点矫揉造作颓废低糜的气息。这三句,被传为千古佳话,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人生做大事业者必须历经三境界中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登高望远,不见所思踪影,因而想到了“鸿雁传书”。“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里用诗笺书信,一放一收,将主人公遥寄书信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更加突出的思妇之悲。水迢迢,路遥遥,风凄凄,哪儿有你的身影?我的一片相思该寄往何处?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摇曳不尽的结束。
这首词一经诞生,就久负盛名,深得人们的喜爱。虽然它取材于花前月下,亭台轩榭,但是,它笔调闲适委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不低糜,不娇柔,不造作,是婉约词,但是成就远远超过了婉约词,被人们称赞为“深婉中见含蓄,光远中有蕴涵。”而深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