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三)
继钱钟书的《围城》作品阅读之后,我兴致盎然的又接着阅读了贾平凹的散文与小说作品。
之前我是在散文在线网站阅读贾平凹的一些散文精品。因为我在散文在线有签约作品上架,因此起先也关注着这个网站的动向;之后我对这签约事宜也失去了信心,主要是刺激太小的缘故。与此同时我对大家作品阅读的兴趣却丝毫没有随之降低,我将阅读向纵深处拓展,继续阅读作家的长篇小说。
大家的长篇小说出自大手笔,出神入化,文笔生动,文字清新,爽快利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那散文美得让人咂舌,大开眼界;那长篇故事情节的描写与叙述令人专心致志,全方位的投入,以致时常废寝忘食,深入其中忘了时间。
在文字上的新意与活力以及生动的创意吸引着我如痴如醉的埋头苦读。我如书虫般的啃着美丽的方块字,如同吃着山珍海味般的精神舒畅;我沉浸在书海之中,又如海洋生物一样吸附丰富的营养,时而激动,时而捧腹,时而愤怒,时而昂扬。我被书中的情节所感动,所开怀,所震惊,所奋发。文字写到如此这般境界,写的人全神贯注用心在写,读的人聚精会神用心在读,带来大笑、大怒,那是一种情怀,一种投入,一种意境。
作家的几个中篇作品都带有丰富的地方色彩,《古炉》、《秦腔》、《怀念狼》、《浮躁》都是这类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作家刻画的那时代的农民形象是生动的,踏实的,真实的。令人有种亲切的感受,作家对农民的描写是恰如其分的令人真感动。
作家在《废都》作品的描写中更是神采飞扬,栩栩如生,对于妇人的刻画,生动得随时让人有捧腹的行为。虽然有艺术加工的分量在内,但是却是一部敢于暴露人性真实的一面,人性之爱这是人类社会规避不了的一个求真务实的课题。在那封闭的年代,假恶丑掩盖着人性的真善美,性与色是人类社会必然存在的事实,作家不去描写,谁去描写。作家的品质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稀罕。
在那个时代,与女人女性女色有关的文章与小说都被画上封资修的符号,哪怕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也尽量不去捅破那层窗户纸。歌功颂德的文字没有一点风险,写些不痛不痒的纯文学作品是文人的首选目标。何必去冒天下之大违,尝试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呢?其实作家的笔中精编出来的故事就该是时代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对美的赞赏、讴歌,对丑的鄙视、痛斥,便是良心作家该做的事。
社会至始至终存在着人为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毋容置疑,是不争的事实。农民历来是被压在冰山最低层次的阶层。在《废都》作品中,有主人公的夫人,也可以说是代表知识分子上层妇女的典型;还有一个农民典型的妇人,一个做保姆,年轻农民典型的女性。她们心中都有美好的理想与欲望,然而她们虽然都是好人,但是她们不是站在同一条人生起跑线上作着起跑姿势竞赛的人,所以他们之间的心态显然是不可能相同的。尽管她们对爱情充满着神圣的美好感,直到现在在我们这一代人中还是延续着那时代留下的后遗症,摧残着这一代人的身心。中国的等级制度是很难退出历史舞台的,现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废都》的主人公虽然对爱情,对美充满着憧憬。然而知识分子的思想在现实中被颠得粉碎,他的爱情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梦想,他所爱的人,受户口、经济地位、知识层次的限制、影响,美好的性欲与情感在这个制度内只能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压制与阻拦。唯一的理由他们是属于两种不同的人,他们的学识、层次、地位不同,知识分子与农民,上等人与下等人哪能相配,这只能是逢场作戏的苟且,别无解释。那自由思想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将是太荒唐的美好勾当。
作者的手笔打破了以往知识分子必定与知识分子配对思想的专制手法,用全新的思想笔触刻画人们对真实生活、对美的追求与热爱,感悟生活的真谛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那时代,这样敢于说真话的作品还真不多,那便是作家珍贵品质的闪光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