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果:为何大家批评声音辣味不足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与群众联系更直接,涉及的矛盾更复杂。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和避免“怕”的思想、“绕”的现象、“空”的问题,多一点“辣味”,是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出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如何避免“雨过地皮湿”,确保取得实际成效?怎样做到“烈火炼真金”,为执政地基的钢筋强身健体?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发人深思: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有一点“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但在平时的民主生活会上,大家都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态势,笔者认为,其根本在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热衷于当“老好人”,不“想”批。此种干部对自己狠不下心来,对别人拉不下脸来,讨人嫌的事不干,得罪人的话不说,相互批评也希望报之以桃、投之以李,不批评别人的根本动机是不想被别人批评,即使批评也是兜着圈子说、绕着弯子讲。
二是受人情所困,不“深”批。由于受人情所困、关系所缚、利益羁绊,批评不能直奔主题、直指痛楚,而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对红线问题犯“色盲症”,对底线问题不触底,对高压线问题更是以叶障目,故意视而不见。
三是气魄不足,不“敢”批。由于党性不强、作风不硬、气魄不足,“怕”字当头不“敢”批,怕晒不足失去领导权威,怕暴缺点失去群众基础,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接受批评害怕被别人笑话。
四是中庸思想作祟,不“会”批。这类同志态度端正但方法欠妥,谈不足过分讲究“分寸”,讲问题特别注意“火候”,不激进、不冒进,批评作为直指灵魂深处的“内心革命”,以中庸温和式的“外部变革”代替疾风暴雨式的“内心革命”是很难根除思想上的“陈年老灰”。
五是私心杂念作怪,不“真”批。由于受个人恩怨、亲疏远近“私心”影响,批评不敢较真,自我批评疼、怕痛、怕揭伤疤,怕出洋相、丢面子,相互批评怕伤和气、伤感情,批评过后怕留下把柄、贴上标签。 六是自我意识膨胀,不“让”批。这主要体现在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身上,面对自身缺点和不足,作风更是霸道蛮横,“老虎屁股摸不得”,意见提不得,缺点更批不得,谁提意见给谁小鞋穿,谁批评就给谁脸色看,会上不算账但秋后算总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