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何以成为腐败重灾区
继8月23日山西省委常委陈川平;山西省委常委聂春玉因涉嫌违纪违法,接受调查后,8月29日,中纪委网站又通报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白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至此,山西省委13个常委中,已有4人被调查,占常委总数的三分之一。自十八大以来,已有23名山西或主要在山西任职的厅级以上官员被调查,其中省部级高官就有7名,山西成了腐败重灾区。于是“晋官难当”一词又成热议话题。
“晋官难当”之说最先源于矿难,本世纪初中国煤矿事故频发,隔三差五就有矿难报道。山西矿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有时一月会连发几次,山西因矿难而丢掉乌纱的官员也与日俱增。2008年9月8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矿难造成277人死亡。时任山西省省长的孟学农,引咎辞去省长职务。临走时他留下了一句感慨:“晋官难当”!他觉得“晋官难当”是因为煤。不过人们在想,世界各国都挖煤,为什么国外就鲜有矿难发生。可见矿难的真正原因与煤无关!
现在又闻“晋官难当”之说,但指的已经不是矿难了,不过似乎仍然与煤有关。山西身价过亿的煤老板可说是车载斗量,官员是他们驰骋商海的护身符。据查,山西落马的副处级以上贪官,十有八九都和煤老板有牵连。金道铭(前山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申维辰(前太原市委书记),就和煤炭、房产等商界人士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监察部副部长黄晓薇谈到金道铭等高官落马时就说“这些干部出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主观上拒绝接受监督、客观上监督乏力,使得权力运行偏离了正确方向。”可见“晋官难当”的根源并不在煤。
官商勾结在于权和钱,权需钱的滋养,钱需权的庇护。权力缺乏监督,钱就乘虚而入,这就是腐败。故山西落马官员,不要抱怨“晋官难当”是因为煤。不过落马官员也有抱怨,他们说:煤是山西经济命脉,和煤老板走得太近,的确难免会受到利益诱惑。但若和他们界线划得太清,又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况且“有些煤矿,你都不知道他们真正的后台是谁。”靠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很难把得住关。县、市级官员,根本就不敢得罪那些有着深厚背景的煤老板。但煤老板似乎也有他们的苦衷,说:商人的命运掌握在官员手里,办一个企业,要经过几十,乃至上百个部门的审批。那一尊菩萨都不能得罪,所以他们就只能逢庙烧香。如果中央能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让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他们就没有必要低三下四地去奉承官员了。
官商勾结在于权、钱交易。“权”在官员手里,“钱”在商人口袋里。腐败是权和钱的混血儿,只有权和钱结合才能产生腐败。所以除了约束官员的权力,还要让商人无需用钱去寻求权力庇护。一些商界人士认为,如果政府能够放开权力,让经济按市场规律发展,商人就无需去逢迎官员,官员也许会好当一点。
这是一个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中央已经把它提上了议事日程。8月1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为顺应群众期盼,有针对性地推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措施。再取消和下放87项审批事项。这也许是一项遏制腐败的釜底抽薪举措,国家若再出台相关的法制保障措施,让官、商能在法制的框架内各施其职,或许就不会出现“晋官难当”和“官员难当”的抱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