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情感散文 >记忆我的小学生活

记忆我的小学生活

2014-09-12 14:30 作者:巴山竹 阅读量:162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的小学生活距今已有四十多年了,但那段生活中的很多片段至今还历历在目,挥之不去,现用文字记录下来,让现在的学生看一看我们当时的小学生活,想一想现在的小学生活,使之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我大致是1970年左右发蒙,记得好像是我10岁那年,要是现在的小孩都已经上四五年级了,加上上幼儿园就上学六七年了,那时我们这秦巴山区的农村还没有幼儿园,家里劳力多的,孩子很小就送到学校让老师给带着,家里劳力少的,小一点的孩子就上学,大一点的孩子就帮助父母从事简单的家庭劳动和在家照看更小的孩子,我就属于这一种情况,那时我们家弟兄姊妹多,两个哥哥要上学,三个妹妹很小,没有人找照顾,重担就落在我的肩上了。幺弟也能跟着别的孩子上学。父母见我年龄大了,再不上学不行了,才让我去上小学。那时上学也不像现在这样正规,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相仿,错差不大,最多相差一两岁,那时同时上一年级的,年龄可相差10岁以上,记得我们一个班上的同学,有的三四岁,有的十四五岁,升留级也是随意性很大,全凭家长的意见。我虽然上学很晚,但是升级很快,一年级大致上了不到三个月就升到了三年级,当时我还不会执笔写字,是一个上了三四年的学生,把试卷答好后交老师好了,才又捉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地照抄了一遍,当然成绩也就很好了,顺利地升上了三年级。那时考试,老师是一边监考,一边好试卷,试考毕,老师的卷子也基本好完。三年级上学期成绩还一般,但到了下学期就成了年级的前三名了,多数时候是稳坐第一,这种势头一直保持到小学毕业。记得我的成绩提高是因为一道数学题的缘故,现在看来是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那是一道给了总工作量和时间(一个月),求多少人在完成这项工作的一道题,老师在讲台上用31、30、28三个数字来除,都有小数点出现,当时我们有没有学小数点,老师也不知所措,学生更是不知其所以然,我想了一会说,用29除除试试,果然见效,结果这道题的症结就是考的润年的二月份,刚好是29天。这道题做出来后,老师夸我肯动脑筋,同学也都另眼相看,我自己也觉得自己还是聪明,老师做不到的数学题我也能做到,对我鼓励很大。其实现在想起来,我当时也是冒猜的,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对路了。

我们那时的学校,最开始在一个叫火烧坝的院子里,教室是租的,是一家康姓人家的堂屋,没有门,没有楼板,除了房顶,就是三面墙,夏天倒是不热,但冬天屋里屋外就一个样了。学校在这里开办的时间很短,原因主要是上学时要过一道河,夏天河水很大,下暴雨后河里的竹筒水冲力很大,河上又没有桥,很不安全。三个月后,学校又办到河对面的园坝子,又租住了一家姓刘的农民的堂屋,屋子很小,很矮,但有门,冬天可以关上门上课,坐在教室里就温暖多了。大约在园坝子又上近半年,我们的新学校修好,新学校修在彭家湾里一个叫对门梁上的小山包上,这里面积不大,大约占地三四亩,但很平,校舍修在小山包的东北角上,三间,土墙,木架,土瓦,两间做教室,一间做老师的办公室兼卧室,有宽大的操场,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这些设施虽然都很简陋,但那时有这些设施我们也很满足了。

到了四年级的时候,我们来到龙王庙,这里是土桥村办的一所小学,但距离我们家很近,不到一公里,来往很方便。这里位于两条小河交汇的一块平地上,从地名可以想到,这里原来是一个龙王庙,在破“四旧”的年代里,改成了学校。虽是一所完全小学,但学校也只有很小的六间房子,还很破旧,两个教室,占四间,两间做老师的办公室兼卧室。全是复式班,一至三年级一个教室,四五年级一个教室,最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个学生。我在这里上完了五六年级,半推荐半考试地进入了初中学习。

我在小学学习过程中,有四位老师教过我,启蒙老师姓洪,只教过我几天,但我现在的名字是这位老师给改的,我父母为我取的名字是黄兴彰,但不知啥原因,这位洪老师说这个名字不好,就改为现在的名字了。第二位老师就是我的母舅,姓李,他教我们的时间最长,一至三年级都是他一个人带着。他是一位名办教师,学历不高,当时教小学就很吃力,但很有耐心,也很细心,认真负责,可谓边教边学,热蒸现卖。第三位是一位女老师,姓陶,高中毕业,在当时算是有学问的了,人长得很漂亮,也很富有同情心和爱心,但当时的学生很野,桀骜不驯,很难驾驭,女老师的腼腆和轻言细语就显得很软弱。好在同时还有位男老师也教我们,这位男老师姓何,个头较高,还有点虎气,能镇住我们这些野小子。这些老师学历都不高,多为初高中毕业,工资也很低,月工资大多一二十元,有的还是生产队记工分,但工作都非常认真,责任心很强,对学生也很爱护,对教育工作也很热爱,除了知识稍微欠缺点外,还真符合习总书记所说的“好老师”标准。

我们那时上学不像现在这样,学生成天呆在学校里,还加班加点的补课,寒暑假也很少休息,那时是一边学习,一边劳动。虽然我们年龄小,做不了重活,但长期生活在农村,成天在野外摸爬滚打,倒也显得逍遥自在。我十来岁就跟随大人一起从事农业劳动,还上山砍柴,扯猪草,打竹米,搬笋子,有时还背运力。星期天和寒暑假必须参加劳动,有时家里忙不过来,还要请假回家帮助父母劳动,有时老师也带着我们参加生产队的劳动,那时提倡颗粒归仓,农民在前边收割,我们就在后边捡拾他们遗漏下的部分粮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学期都有一周的忙假,上学期的忙假叫夏忙假,一般在五月份,也就是农村插秧的季节里,正是春收夏种,农民很忙,学校放假,学生和老师回家参加农业劳动。下学期的叫秋忙假,就是秋收正忙的季节,一般在农历八月份,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

正是小时候的劳动,锻炼了我们的体魄,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不少农业知识,现在想来,那时的学习和劳动交叉进行,是很好的,也没有耽误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比现在这样死读书,读死书强得多。

我们的小学生活很杂,也很有情趣,虽然那时国家很乱,正是“文化大革命”的中后期,流行反潮流,交白卷,但这些是外边的事,对于我们这山区小学来说,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没有多少影响,当然,那时的老师还是多少受到政治的影响,左的思想是存在的,但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政治上的进步。

我们上小学的时代,没现在孩子这样的生活,有游戏可玩,有动画片可看,有零食可吃,有很多钱可用,一个个像“小皇帝”。那时对很多孩子来说,能填饱肚子就很不错了,在野外采摘一些野果分享一下就很高兴了,上学能发一套教材就行了,哪里还有这样那样的辅导书凭你挑选。

小学生活弹指一挥间,是短暂的,但他烙在每一个人脑海里的记忆是深刻的,鲜活的,久久不能忘怀的。

其他人在看啥

    《记忆我的小学生活》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