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随笔 >读书随笔 >关于晴雯

关于晴雯

2014-09-14 16:22 作者:转载 阅读量:20410 推荐4次 | 我要投稿

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在《红楼梦》中共有仆人421人,其中丫鬟人数达73人,其中最有名的奴仆是晴雯、袭人、鸳鸯和紫鹃四个丫鬟,作者从面貌、心理、性格、与主人或其他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来真实写下丰富的人物形象,让读者从一般主角固定的作品中解脱出来,走进一个主人与仆人一起共度的文学世界,而这些人物在作者的笔下是真实的形象,并不是所有的好人一直是好人,坏人一直是坏人,因此,人物的复杂性格凸现出来。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对晴雯的判词,在这一首词中前两句指出晴雯的名字来源,“心比天高”是对她的性格描写,身为下贱是她的出身低贱,她的风流灵巧招致嫉妒和怨恨,最终被诽谤,英年早逝,这一首词是对晴雯的整体描述和最后命运结局说明。晴雯是女性的悲歌中一个重要的音符,也是女性的赞歌中不可或缺的出现。

一、晴雯的身世:身为下贱

晴雯原本是老太太的一个丫头,老太太见她聪明、漂亮送给宝玉去用。再究其来源,她是赖大家买来的一个丫头,是奴仆的仆人,这样的她难免沦为身为下贱的身份地位,没有家人、不知道她的籍贯、姓,她可怜地如同池水中的一叶浮萍,漂移不定,她被赖大家的送给贾母,贾母再送给贾宝玉,她就像一件免费的礼品一样在地位比她高的人手中轮换支配使用,她看似是一个没有价值、没有实际意义的附庸品,但从《红楼梦》中纵观,晴雯虽然出身低贱,但却有着属于她自己的光彩和高贵价值。

二、晴雯的面貌:清水芙蓉

在《红楼梦》中,女儿的面貌都以美居多,主人、奴仆众多,但晴雯的姿色却不亚于她人。作者在作品中多以烘云托月的方式来写晴雯的面貌,首先从女仆人来看,能够呆在主人身边的仆人姿色自然不能差,个个都光彩照人,凤姐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有晴雯长得好。”这从侧面指出晴雯相比于其他丫鬟而言姿色更胜一筹;再与小姐们相比,王夫人对凤姐说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儿,眉眼又有些像你妹妹……”“水蛇腰”、“削肩膀儿”是王夫人眼中的晴雯,而这正好写出了晴雯的俏佳人形象,“妹妹”是指林黛玉,王夫人见到病中的晴雯说她是:“病西施”,病西施形象是对林黛玉恰如其分的描述,在这里是侧指晴雯美丽、漂亮,跟林黛玉相比,晴雯是健康、阳光的美,具有生机、活力,黛玉是带有一些病态的美,同为女主角的薛宝钗是美的,她是大家闺秀,不苟言笑,寡言少语,她的美是一种冰冷美人的高冷美,再者,王夫人在跟凤姐讨论晴雯时她是“钗蝉鬓松,衫垂带褪”,没有浓妆淡抹,没有华丽服饰,没有金银首饰,除去外在的华丽她仍然美丽,由此可见,晴雯相貌出众,如在清水中出来的芙蓉花一样,天然去雕饰,富有自然美。

三、晴雯的优点

1.巧手能干。晴雯工于女工,在这一方面,其他人都不及她擅长。她的能干主要体现在为贾宝玉补孔雀裘这一事件中。贾母把一件从俄罗斯拿孔雀毛做成的孔雀裘送宝玉,但宝玉却不小心把衣服烧掉了一块,晴雯带着病为宝玉补衣,她“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得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边补边看,补完后麝月说:“这就很好,若不留心,再看不出的。”贾宝玉忙要看瞧了瞧,说道:“真真一样了。”一件裁缝、绣匠都不知道从何下手的名贵衣服,晴雯却补好,从这可以看出她的巧手妙工。

2.胆大敢为。在抄检大观园时,晴雯卧病在床,王善保家的在怡红院大肆搜查,在搜到晴雯的箱子时她自己将箱子掀开,把所有东西倒在地上,她说:“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见过,就没看见你这么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奶奶。”她对于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敢于首先站出来说出来,在行动上表现出来,不会掩饰,不遮蔽,她语言极其尖利,不会胆怯,这也突出她敢于反抗的特点。在坠儿偷金镯子后自己擅自主张将她打发走,赶她出怡红院。她大胆地按着自己的想法做事,不顾周围的看法。

3.追求平等。主人分给下人的衣服,如果不平等她说:“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把别人的剩的给我,也罢了,一样在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她,剩下的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她不愿被人瞧不起,不想被人不公平地对待,她斗着自己的胆子追求平等和看着公正的待遇,这样的丫鬟自古岂能找出另一个晴雯。

4.蔑视等级。表现为晴雯撕扇子,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听撕的声儿。’宝玉听了,便笑着递给她。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又听‘嗤’‘嗤’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撕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给晴雯。在她眼中,宝玉不是高人一等的贵族公子,而是一个陪伴的朋友,她的内心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听任主子奴役、侮弄或践踏的奴才。

5.说话直白。宝玉的乳母骂了袭人后,宝玉替袭人抱不平,说:“这又不知是哪里的帐,只拣软的排揎。昨儿又不知哪个姑娘得罪了,上在她的帐上。”晴雯听了这话极为不满,在一旁笑着说:“谁又疯了,得罪她作什么,便得罪了她,就有本事承认,不犯带累别人!”晴雯直白地将袭人和宝玉反驳回去,无话可说,这也与她自己敢做敢为的性格有关。

尽管晴雯的出身低下,她作为一个丫鬟,却没有丫鬟的低声下气,相反是骨气傲然不虚伪,不做作,不谄媚,不卑躬屈膝,在等级森严的时代中却敢于做最真实的自我,表现自己最真实的感情,说自己想说,敢作敢为的真性情让人无不敬佩,作者流露出的赞美之情也是对女性真实、敢于抗争、摆脱依附的讴歌。

四、晴雯的缺点

1.性格暴躁。就在坠儿偷金镯子这一事件中,其他人想要瞒住晴雯,说:“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她,她是忍不住的,一时气上来,或打或骂,依旧嚷出来……”遇事不冷静,当头就要解决,不能容忍。

2.傲气逼人。在她和碧痕吵架后,把气撒在宝钗的身上,抱怨:“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在后来黛玉敲门时说:“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任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进入来呢!”她对宝钗、黛玉这样的小姐出言不逊,按着自己的性子说话做事,不考虑这样做事的后果,只顾自己一时消气,不懂得瞻前顾后,有些盛气凌人,行为不当。

3.心狠手辣。她把坠儿的手抓住,从枕边拿起一支青细场簪在坠儿手上乱戳,还骂她:“要这爪子做什么?拈不动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乱了!”尽管坠儿做得不对,应该受到惩罚,但是晴雯却不顾他人的性命,对她进行责骂,肉体惩罚有些超过自己的本份应该做的事。

4.口讽刺人。小红受了凤姐的差遣,得意洋洋时,晴雯就当面骂小红“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样!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

性格决定命运,晴雯的性格上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她最终的结局,她锋芒毕露,直言直语,在虚伪的世界中她却过于真实地展现自己,在讲究等级的社会中她却冲撞上级,不懂得收敛、节制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言行举止之间与旁人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她在直言直语中爱好讽刺,出言不逊容易招致敌人,她的直白从侧面说明她并无心机可言,直来直去,不会弯曲而行,对于自己憎恶的事情直言不讳,对于自己看不惯的行为大胆批评,她缺少的是一种自卫的方法,这也是她最终走上悲剧道路的部分原因。

五、晴雯的悲剧:虽死犹念

王夫人对晴雯的第一印象不好,不喜欢晴雯,认为晴雯勾搭宝玉,耽误宝玉,王夫人斥责她:“你天天作这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晴雯遭到了他人的暗算,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沾牙,奄奄一息时,王夫人命人把她从炕上拉下来,赶出去了,在嫂子家中,宝玉去看她,无人顾看,孜然一身,晴雯嫂子却在这时调戏宝玉,晴雯又急又气,晕过去了,一场闹剧结局了晴雯的生命,她在贾府呆了6年时间,在病中走向生命的终点。尽管她生前美丽、聪明、灵巧、敢作敢为,但却败在了王夫人等人手下。

晴雯是美丽的,自尊自爱,新巧手灵,敢做敢为;晴雯是真实的,她优点、缺点全然俱现,毫不掩饰;但晴雯是不幸的,带着怨气离开人世;晴雯是可怜的,来去孤身一人,遭人陷害;晴雯是悲哀的,她成为了时代的陪葬品,但她的真实、美丽、可贵并不会随着死亡烟消云散,她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其他人在看啥

    《关于晴雯》的评论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