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事做好,与群众呼吸相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执政环境的优化,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 宗旨意识淡薄,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动摇了党的根基。虽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极少数成员身上,但“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极少数“坏马”祸害“马群”,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我们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回顾建党以来的90多年,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成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执政宗旨。
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到: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只有心系群众所想,权为群众所用,人民群众才会拥护你爱戴你。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一员,只有真正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从细小处入手,想之所想,急之所急,关心他们的实际生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有可能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昙花一现”的一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