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周少果:需提防“上头”现象

周少果:需提防“上头”现象

2014-10-22 09:55 作者:周少果 阅读量:139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凡事讲认真,严抓细推,是理所当然的。但凡事也必须讲“尺度”,不能“上头”,一旦“上了头”就会走向反面,轻者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重者导致受领者产生抵触情绪。

然而在有的单位,“上头”现象并不少见。比如一讲抓基层,便急急忙忙地派工作组,没完没了地进行检查评比,不厌其烦地搞统计登记;一讲出成果,便加做“便当”,搞“快速工程”,建设“景观亮点”,兴师动众地搞这“大”那“强”,这“优”那“优”,这“工程”那“工程”;一讲高标准,便层层加码,事事加压,搞一些“怎么跳也难够得着”或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见微效的虚无飘渺的工作指标,定一些难以完成的年度任务;一讲创造性,便一个劲地出新点子、搞新花样、立新名目、提新口号……至于方方面面的主客观情况,所属人员的承受能力,落实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结果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则不加或极少顾及。

“上头”之害如此之多,为什么有人仍旧乐此不彼?根本原因还是指导思想出了偏差。在有些同志眼里,一些工作虽然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多大作用,但能够“出名掛号”;一些会议、文电、讲话虽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能够表明“落实上级指示的态度较好”;一些下基层虽然帮不了基层的忙,但能够体现“作风深入”;一些登记统计虽然繁琐,但能够说明“想的到,抓得细”……一言以蔽之,打的是个人“小九九”,只要个人有“甜头”,不怕下属吃“苦头”。可见,要防止和纠正“搞过头”现象,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世界观改造,是关键所在。

“我们痛恨形式主义,但工作中有时很难把握,不知不觉就搞过了头。”这也是一些同志的大实话。有些“过头”现象的出现,不能排除工作机制、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原因。但只要指导思想端正,不去图名争利,要防止“搞过头”现象也不难。一是要用提高工作实际效率这把尺子量长短,二是要用基层群众这杆秤去秤轻重。作决策、抓工作,只要多想想自己担当的职能和使命,多听听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就不会“搞过头”或“办错事”。

其他人在看啥

    《周少果:需提防“上头”现象》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