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商家为何这么拼
“五折难挡,秒杀凶猛,就算熬个通宵也要挺住!”11月11日,这个充满调侃色彩和娱乐精神的“光棍节”,已经被硬生生“购”成了一个钱包“受难日”。
其实,双十一的价格战并非都为属实的,通过调查发现,有部分商家企图借助“双十一”这次电商折扣盛典混水摸鱼,推出的所谓低价“特供款”或“网络款”产品大部分都涉嫌偷工减料,这类商品只是靠低价吸引消费者的低质商品,不了解实情的人在“双十一”高度的消费冲动下,往往就会成为低质商品的埋单者。更有甚者,在活动来临前的一段时间里故意抬高商品的销售价格,等到双十一大促期间再推出所谓“五折销售”或者“买一送一”的噱头,但是实际的销售价格会比原来的售价甚至还要高一个档次,几年下来已经有不少消费者表示上过类似的当。
“网购确实让许多人购物选择有了多样性,方便又实惠,但网购上瘾之后,也容易成为一种心理疾病,只有合理的网购才能使之更好的辅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玉林师院社会心理学教师黄俊官说。
黄俊官老师分析,导致网购成“瘾”的原因有很多,又因人而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生活、工作(学习)压力大,通过购物来宣泄;人们物质追求逐渐变高,想通过网络寻找一些新鲜事物;虚荣心强,爱与身边朋友比较;过多空闲时间,因无聊浏览商品,从而产生购买欲;信用卡付款,不与钱币直接接触,心理危机感不强等。
要解除这种网瘾可以对资金和时间做一个合理的安排,慢慢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进行网购时,首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在即将来临的购物狂潮面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什么东西真正需要购买,把需要购买的物品列出来,这样才能够正确的消费,不会导致自己盲目的买一些根本用不到的东西,不但浪费了前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其次要多看评论,避免上当。现在网络购物虽然已经很平常了,但是还有很多很多的弊端,比如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购物之前我们无法看到实物,所以能够给我们提供价值的只有其他用户对商家的评价,多看评价,一定要看看差评和中评,这样的信息才有价值。
最后要理性对待所谓的降价活动。羊毛出在羊身上,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们应该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所谓的降价活动也没什么,真正需要的我们再去关注,不要看到降价就去买,没有任何意义。不要害怕错过了就没有了。
商家和消费者都彻夜不眠的狂欢,到底是谁占了便宜谁赚了钱?一个喧嚣的“双十一”过后,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我们需要的购物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