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裸官问题何其多
记者日前从广东省委组织部获悉,广东已基本完成全省“裸官”任职调整工作,共对866名干部作出了岗位调整处理,其中市厅级干部9名、处级134名、科级以下723名。据悉,调整的9名省管干部中,6人因接近任职年限、免职后没有再安排其他职务,3人调离现职岗位、改任其他职务。(11月2日,新京报)
被社会所诟病多年的“裸官”调查,在广东这里终于查出了大“成绩”,当然这样的“成绩”不仅让百姓欢欣鼓舞,但看其数量之巨,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众所周知,“裸官”群体乃是贪官携款潜逃的重灾区,对于这样一个数量众多的“特殊群体”,一下子曝光在阳光之下,不禁让公众倒吸一口凉气:广东到底有多少长期潜伏的“待跑贪官”,足足2190名,这又是多长时间养成的呢?广东这次下重手,清“裸官”又有多少值得借鉴之处呢?
“裸官”的存在几乎已经成为官场顽疾,久为民众所痛恨。但是在长期以来“清理裸官”一事虽然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但是往往是光听雷响,却不见雨下,天天喊着要查处,要严肃对待,但就是看不到多少有实质性的行动,能够成功清理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多次的裸官清理行动都变成了喊口号,笔者认为,就是这种不伤筋动骨的形式主义,渐渐助涨了“裸官”越来越多的现实,也让更多的“裸官”成为长期潜伏者。
这一次的广东2190名“裸官”被清理,正是说明了这一长期累积下来的问题严重性。从清理的密度上来看,“裸官”现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粤南一带,而经济相对不怎么发达的粤西和粤西北“裸官”现象就少很多。这说明,“裸官”的群聚,是和经济发达与否息息相关的。广东的问题不只是广东独有,在全国更应该是普遍现象,全国其他30多个行政区,应该积极学习广东经验,形成流程和材料,把清理“裸官”当作是重塑干部队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