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白菜价住房是“真福利”还是“假特权”
在房价飞速上涨的今天,有一套住房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并不容易,而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在河南濮阳,如果你是一名公务员,这住房问题怕是不用太愁。据了解,在该地的一所名为绿城小区的高档小区内,餐饮教育等基础设施齐全,是专为机关单位人员特设的“公务员之家”。更重要的是,该小区在2010年时的开盘价仅为2000出头,同比周边地区房价降了近一半。可惜,这馅饼不是谁都能捡到的。(11月6日,新华社)
对于公务员住房白菜价的现象,百姓们表示不可思议但也在意料之中。毕竟,这背后的“猫腻”只有开发商同当地政府清楚。经了解,该项目由三冠实业公司同当地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对于广大民众的怀疑,相关负责人作出如下解释:“地产的开发并不涉及当地政府的特权审批,价格如此之低在于双方协定将利润压至最低,该房为定向开发住房,为市直机关公务员服务,开发商在这其中不求利润,只求名牌效应。”话虽如此,但百姓也不尽然接受。
同时,对于开发商不求利只求名的做法,有专家指出,这其中可能伴有权力变相变现的现象发生。开发商所求的名可能并不仅仅在于能够与政府机关合作所带来的名牌效应,更在于双方利益转让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而这极有可能成为开发商在未来的发展中借口向政府提出开绿灯,实现利益的再次让渡的诱因。而伴随着这种细水长流式的交易可能引发的诸多后果,专家指出要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摒弃特权现象。
为解决广大人民的住房问题,我国设定了诸多政策。而类似于“公务员住房”这种特定试用人群的现象还有很多,但诸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专门为中低经济条件设定的普通住宅实施起来却没有尽到设定的初衷。不少名义上的“困难户”却拿着工资开着小车,享受着本不属于他们的福利。而这类人群,多是特权下的不良写照。而想要真正让民众居有所居,则需要真正落实地方政策实施情况,无论是公务员住房还是安居工程都要从根本上抑制特权现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