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时事评论 >政务公开的背后是“交心之旅”

政务公开的背后是“交心之旅”

2014-12-03 14:20 作者:赵逸轩 阅读量:142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当舆论对《存款保险条例(草案)》热议之时,鲜为人知的是,这项重要的金融改革之所以最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是李克强总理力主坚持的。(新京报网,2014年12月2日)

李克强总理自上台以来力主政务公开,曾就燃油税改革、pm2.5问题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和建议,减少了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衣不合体”和政令下达不及时,解释不到位,效力不长久的问题。可以看到政府的决心是为群众打造一个公平公开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这点努力是值得肯定的。政务公开除了迎合当下构建透明政治环境的需要,同时也让更多人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给新形势下的中国社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减轻了政府的舆论压力,更可以广开言路,广纳贤才。

微博、微信和论坛的兴起无疑是继主流媒体之后,群众又一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网名的智慧可以看到群众的呼声,这是除人大代表这一群体之外,草根的自我发声。晦涩难懂的政治术语在这里被简化被幽默化,让更多知识和政治素养有限的人也能参与到这一场谈话中来,这无疑是一大进步。公开征求群众意见正是这样一场圆桌式的集体大交流,你一言我一语,你不懂我解释,这样寻常唠嗑式的交流方式,让更多的人放下了戒备,真心投入,畅说欲言。在这样一个急遽变幻的时代,我们要承受来自内部和外围的种种冲击,有针对性的的限制和保护并不能解决问题,适当的放开和解释反而是促进国家进步和政策改进的有力推手。因为群众的思想意识提高了,大家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呆板和程序式的双向交流。政府更多的放手,不仅能节约为调研而浪费的资源,更加能保证政策的“量体裁衣”和后续开展工作的有序进行,不得不说是一举多得的办法。政务公开不仅能力证自身清白更能还群众一份安心,希望这样的“交心之旅”不是昙花一现而能旷日持久。

其他人在看啥

    《政务公开的背后是“交心之旅”》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