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作为,恐沦为笑柄
八项规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后聚焦作风建设的“第一把火”。这把火持续涤荡中国官场,政治生态悄然改变,党风政风明显改善、民风社风为之一新。(2014年12月新华网) 出台两年间,无论是身处官场的“为官者”,还是身为百姓的“围观者”,无不切身感受到八项规定带来的各种“微变”。一次次“微变”逐渐发酵,终于在人们内心产生“巨变效应”,成为推动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动力。(2014年12月新华网)
八项规定以来,走基层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领导出行不再是前呼后拥,没有了鲜花聚集和封路的排场,各种高档消费品也呈现了销售下滑的态势。干部以更加亲和的姿态下到基层慰问群众、体察民情,改善了以往群众十年不识领导的局面,让群众有诉求也找到了门路和方法,不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干部下基层密切联系了群众和政府的关系,更加熟悉民生疾苦,也加强了群众的监督力度,一定程度上对贪污腐败和不作为起到了一定的整治和威慑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仍然要看到,领导干部下基层次数多了,但有没有真真正正把心思放到解决问题上来,有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来听取意见和建议,又没有对基层的问题提出些可行性的对策?这些才是我们最应该关心的。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这是一场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监督、共勉和参与的行动,离开谁都不行,同样在这场战斗之中,损害谁的利益也不可取。在打击贪腐的同时,更加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祛除社会毒瘤的同时也要让全社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能谈官就群起攻之,更加不能被媒体牵着鼻子走,我们应该认真认识事物,剖析事件发生的缘由,不能过于盲目。这样既保证了群众的利益也保证了干部群体的利益,为官不作为,会沦为笑柄,但全体干部不应为一小部分人的作为负责,作为群众的我们也不能人云亦云,在批判别人的同时更加应该审视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