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从严治吏
近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成果新鲜出炉:直接抽查核实中管干部、省部级后备干部等1550名,各地各单位抽查核实厅局级、县处级领导干部60170名,因抽查核实发现存在问题,已有5名拟提拔中管干部、数十名拟提拔厅局级和县处级考察对象被取消提拔资格。(据新华网北京12月5日电)
看到这则信息,笔者眼睛一亮、心生“三喜”:一是看到了中央在抓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上动了真格;二是看到了中央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上出了实招;三是看到了中央在从严治吏上持续发力,为各地政治生态的自净功能注入新动力。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做事要抓关键。”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名干部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的基本状况,严格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不仅从关键部位强化干部“三圈”管理,更抓住从严治吏的紧要处,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干部监督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打造了从严治吏的“升级版”,在笔者看来,以下这三方面的价值尤为突出。
干部八小时外有了“紧箍咒”。“宽是害,严是爱。”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涉及干部婚姻、出国(境)、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14个方面,是干部监督向“八小时外”延伸的重要内容,强化这些事项的报告、抽查、核实,坚持每年集中开展一次随机抽查,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重点抽查,使出干部监督工作的“杀手锏”,保证了“八小时外”监督工作的落地,逐步引导干部监督由制度“要我做”内化为“我要做”,逐步实现干部“不敢腐”向“不想腐”跨越,从而促进干部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选人用人工作有了“防火墙”。把拟提拔的部分考察对象、拟列入后备干部人选对象、巡视工作中需要核实的对象,以及群众举报反映的对象等列为重点抽查的对象,进一步体现了当下选人用人工作的导向,即干部日常德行表现的测评有了更为具体的标尺。特别是“对有意瞒报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不列入后备干部名单”等条款,充分体现了制度的权威性、纪律的严肃性,在选人用人工作中具有的“硬指标”意义,在干部管理的全过程构筑起一道严密的“防火墙”,为干部德行评判提供了严格且具体的标准。
诚信社会建设有了“风向标”。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抓住了干部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点,为诚信社会建设树立了标杆。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上行下效的社会运行机制,决定着干部诚信体系建设在社会诚信建设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和导向作用。引导干部“诚实为官”、“诚信为官”,夯实社会诚信基础,有利于不断改善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从而为转变社会风气注入全新的动力,让社会新风劲吹,我们的经济社会才能实现更健康、更持续、更有效的发展。
由此可见,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不仅切中干部工作要害,还抓住了社会管理的关键;不仅在我国良好政治生态建设中具有深远意义,还将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中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