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样板”党建要脱去“华丽外套”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号角。沐浴着这股政策春风,各地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造血”建队伍、“精装”建试点,让一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生。这些“零距离、优服务、亲民众”的示范点,以“无缝对接”的方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抓点带面作为党建工作常抓常新、富有实效的重要法宝,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换言之,示范点建设在全面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起着“领头羊”和“辐射源”的作用。然而,有的基层党组织却把示范点建设作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唯一命题,可谓是“本末倒置”。他们不惜花“重金”,下“血本”,精装修出一个党建“样板房”。房屋外墙上可谓是“龙腾虎跃”,好不热闹。房屋里面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一尘不染”的办公桌椅,各种高端电子设备也是一应俱全,就连墙上的各种制度牌也“并驱争先”抢占有利位置,唯恐被人遗忘。
各地打造“豪华”示范点的目的,不外乎是想在上级领导走访调研或朋友县市造访时,争个“面子”、赢个“头彩”。但是,党建示范点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在整体推进党建工作的发展进步中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一味的打造这些看似精致的样板式“党建”,只不过是给党建工作披上了华而不实的“外套”。一旦示范点没有了服务群众的“灵魂”,那么只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其结果当然犹如美丽的烟花,在瞬间绽放后消失不见。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是判断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与否的“风向标”。样板式“党建”虽然好看,但是如果只注重其“门面”价值而非“推广”价值,那么无论建设多么富丽堂皇的党建示范点,也无法赢得老百姓的心。因此,各地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当地特色和实际“量身打造”党建示范点,把服务作为示范点的“主打商品”,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来寻找和总结装修党建“样板房”的方法和经验,才能把党建示范点“辐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