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放假”呼唤“年味”回归
受有关部门和单位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中心就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以社会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网上调查问卷共有三个选项,您希望春节3天法定节假日是除夕(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放假,还是正月初一至初三放假,或者是无所谓
调查问卷呈现“一边倒”的情况,超七成网民将票投给了“春节放假从除夕开始”。更有网友着急地表示:“春运火车票提前60天发售,时间不多了。”
2014年放假安排公布后,“除夕不放假”一度饱受网友诟病。除夕,国人口中的“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贴春联、剪窗花、吃饺子、看春晚,其乐融融、红红火火的场景描摹着古老国度最深处的精髓。游子们辛苦工作一整年就盼回家过个年,而除夕假期被剥夺,不知让多少游子寒透了心。
儿时的记忆里,总是盼望着过年,那浓浓的“年味”,仿佛沉甸甸的记忆,成了永远抹不去的余晖,深刻而又悠远。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水平富足了、生活方式丰富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更有甚者评论说,传统的春节已成为国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诚然,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洋节的挤兑以及互联网的冲击,无一不让“年味”失去本来的颜色和味道,然而,短短的“过年7天乐”却怎么也让老百姓“乐”不起来。
其实,中国的春节从腊月就开始了,腊八粥、大扫除、准备年货,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外出务工的游子们却很难享受这一切,本来将近40天的大年被机械化地压缩到三天,出去往返路程,与家人团聚、走亲访友的时间少之甚少,更何谈那抹久远的“年味”?有的年轻人在春运狂潮和短暂假期的双重压力之下,对“过年回家”望而却步,这让老人的思念之情无处寄托,也直接导致“年味”越来越淡。
七成以上网民将票投给了“除夕放假”,充分体现了老百姓热切呼唤“年味”的回归。专家也说,与其讨论除夕是否放假,不如延长春节假期。延长假期,是无数国民的心声,是无数游子的心声。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创新调休方式,为大批人口的探亲需求找到出口,莫让某些“一刀切”的硬性规定阉割了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