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清淤泥,别非看成是一场“秀”
昨日,南护城河广渠门桥至东便门桥河段进行清淤工作,市委书记郭金龙,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与志愿者、市民代表、部队官兵等300余人一起挥锹铲泥,共同清理南护城河内积了9年的淤泥,拉开水环境治理清淤志愿义务劳动的序幕。
前些时日,党报曾发文批判一些干部佯装下基层,走过场,不走心,怕累怕苦怕脏,完全把基层当做是一个“秀场”,留下不该有的“特写镜头”,让群众侧目甚至反感。这样的场景见多了,每当出现领导干部参与群众和基层的活动时,民众首先投以的是质疑的眼光以及“看秀”的心理姿态。
昨日,南护城河广渠门桥至东便门桥河段进行清淤工作,市委书记郭金龙,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与志愿者、市民代表、部队官兵等300余人一起挥锹铲泥。这样的新闻很可能引起群众对其的“看秀”的“习惯性”反应。然而在笔者看来,我们不能将所有的领导干部的类似行为不分区别的归为“作秀”一类去批判,毕竟那些“钟爱”恶劣粗糙表演的干部只是少数。而且,市委书记这样的领导,肩上担着更多更重要的事务和责任,不能对每一件事情都“专职”。更何况,市委书记的亲自清淤行为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效应,因此我们别非把它看成是一场毫无实质的秀。
一来,市委书记参与到清淤泥的活动中,对全民投身水文环境保护是一种良好的宣传。河道内的淤泥需要定期清理,避免水体发臭,影响周边环境,但实际上上次清淤还是在2005年。对于这样的大规模和长时间的工程,政府的清理在精力和时间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更多要靠志愿者和民众的参与,而书委书记的行为无疑是提高了民众对水环境治理的关注度,号召更多的人参加到义务清理的志愿者队伍中来。南护城河清淤劳动的展开,也拉开了今冬明春首都生态文明水务工程的建设序幕。
二来,与那些规避舆论风头和作为风险的领导干部相比,北京市委领导可能被定义为“作秀”的清淤活动给民众带来了实际的“甜头”:沉积多年的河道淤泥得到清理,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如果能够百姓能从其中得到切实的利益,领导干部多一些这样的“秀”又何妨?行动上的“秀”成了习惯,心理上的服务意识也会加深,于此,我们何不乐见其成?
党和国家一直在努力营造和构筑和谐的干群关系,但是由于领导干部的身份地位使然,也由于一些官员的恶劣例子在前,民众总是会对这一群体的行为上纲上线。这些认知给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造成了极大的损伤。笔者希望干部能少一些“作秀”行为,民众也少一些“看秀”心态,干群协同为社会建设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