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豆腐渣”工程坍塌的是中国建筑质量的信用值
曹禺大剧院在建工程垮塌事故涉事项目经理张达清因涉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人民网,12月9日)
自古以来只有地震、爆炸、台风等灾害对建筑造成结构的破坏是在所难免的,而现如今的中国式建筑却在无地震、无火灾、无洪水的情况下出现众多建筑质量问题。随着这一现象,衍生了一个新名词——“豆腐渣”工程。
“豆腐渣”工程在我国一直是人人喊打,却久打不绝;最近这些年来,“豆腐渣”工程屡屡被曝出,成为一种社会顽疾,也成为了诱发社会矛盾的根源。被发现的豆腐渣工程,有大火“烧”出来的,有洪水“冲”出来的,有行人“踩”出来的,有地震“震”出来的。从“豆腐渣”公路到“豆腐渣”大桥再到“豆腐渣”剧院等等,由各种由地方政府、公司主导造成的各种“豆腐渣”工程现象屡见不鲜。全国各地几乎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的“豆腐渣”工程的重灾区。
与“舌尖上的浪费”相比,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工程浪费造成的损失和对公众的伤害更为严重。公款吃喝虽然也浪费了纳税人的血汗钱,败坏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但往往不会直接给公众带来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危害,而 “豆腐渣工程”,不仅造成了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损失,对城市形象与经济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而且往往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带企业乃至居民利益受损,甚至危及民众的生命安全。每年见诸媒体的劣质桥梁坍塌事故等“豆腐渣工程”,往往都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
政府花钱搞项目,耗费人力、财力折腾一圈之后,公众却不能享受到应有的公共服务和城市建设的成果,即便是一座桥梁、一条公路,被建成“豆腐渣工程”后,公众连基本的出行安全也难以保证,在经济、物质、科技都突飞猛进的今天,国人却要担心最基本的住行问题。“高楼价 低质量“ 楼脆脆 心危危”成了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工程上马,干部下马。”在我国出台了很多相关法律法规后,建设领域为何仍“前腐后继”。其实,在利益的驱使下,浊气弥漫的工程市场不会“自净”,只能依仗执法部门的严格依法监管予以“澄清”。
姓名: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