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博古通今:研修历史传统文化,提升治国理政智慧

博古通今:研修历史传统文化,提升治国理政智慧

2014-12-11 17:03 作者:烟雨江南 阅读量:137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在中国,历史文化认同观念由来已久,它不但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瞿林东主编的5卷本《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由10多位专家学者历时10年编撰而成。该书融现实关怀于历史研究之中,具有独特学术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人民日报)

中华民族,是一个尊重祖先和前贤的民族,是一个注重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民族,是一个善于探求历史兴衰规律的民族。在治国理政方面,逐渐形成了一种不断总结、借鉴历史经验,并根据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来制定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方略和制度的传统。我们可以把这种治国理政的传统方式称之为以史治国。

博古通今可以激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无论是几百年前李自成的惨痛失败,还是苏东剧变带来的深刻教训,都使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必须要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建立拒腐防变的机制,必须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博古通今可以资政育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问题。但是,新旧问题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有的问题是老问题,以新面貌出现,有的是新问题,却是以老面孔出现,还有的问题本身是有延续性的。不论什么样的问题,都脱离不开历史上一直在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即如何使人民安居乐业,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如何使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其实,对解决当前问题,历史上不仅存在着大量的生动的历史事例,而且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上借鉴历史上的思路和方法,把它们转化为今天的内容和形式,来开阔我们的工作视野,帮助我们解决好当前的问题。

博古通今有助于开拓创新。过去的历史是活着的现在,没有历史,就没有当代。历史与当代有着深刻的联系,找到这个联系,也就找到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也就能够不断开拓创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方面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们在中国革命或建设实践中对深刻理解了的历史知识进行了灵活、丰富的运用,在传承中创新,从而不断开拓出新的事业来。因此,注重博古通今的传统,有助于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更加深入了解国情民意、掌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完善并更具有中国特色。(作者:烟雨江南)

其他人在看啥

    《博古通今:研修历史传统文化,提升治国理政智慧》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