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治理“吃空饷”问题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治理“吃空饷”问题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014-12-23 15:07 作者:随心所欲 阅读量:128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据了解,对于“吃空饷”问题,相关部门早有治理行动。在2005年,中编办就曾在全国开展清理“吃空饷”工作;次年,当时的人事部出台《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防范虚报冒领工资问题的通知》;2007年,中央编办、监察部颁布实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然而,时至今日,各机关“吃空饷”的现象依旧存在,且程度之严重令人瞠目。

那为何治理“吃空饷”的措施不少,却仍收效甚微、顽固难除?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吃空饷”背后的相关人员所需付出的风险成本太低。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一般在“吃空饷”者的身后都会有一个本部门从上到下都惹不起的“大人物”。因此各部门为了免穿小鞋能够过上太平日子,虽然在人少事多的背景下打心底对这些“站着茅坑不拉屎”的主厌恶至极却也不得不选择睁只眼闭只眼,仅在上级抓得严、盯得紧的当口象征性的抓一抓、吓一吓。由于近年来有关部门对于治理“吃空饷”问题还未形成一个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日常的监管及惩处机制也根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跟踪督办也未执行,通常整治都是“只发文件不问效”式的“一阵风”刮过,所谓严厉的惩处也不过是给予党内处分、收缴所得这种“保守型”套路,根本就达不到惩前毖后的效果也难以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此般法不责令、法外开恩、下不为例的整治方式的极易滋生“屡禁不止、屡治屡冒”的后遗症。

因此,笔者认为,若想彻底根除“吃空饷”这一顽疾、堵住国家财政流失漏洞,就必须做到惩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一手抓紧整治一手抓牢防控,同时祛除“吃空饷”问题的“病根”和表象,“病态”才能彻底根治。

首先,对于既已存在的“吃空饷”现象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整治。一要科学界定“吃空饷”人员类别。严格按照标准从上到下彻底摸清“吃空饷”人员具体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高效实用的集中治理方案或制度提供相应依据。二要加大惩戒执行力度,消除以往“雷声大雨点小”的不良影响。对已经查明存有“吃空饷”问题的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敢于顶风做浪的单位和个人同时施行高额罚款、行业封杀、行政追责、法律制裁等高压手段,杜绝法外开恩、下不为例等现象发生。切实以清退借调人员、规范人编岗三方对应管理为突破口,在严格对照相关方案、制度对“吃空饷人员”依法实行清缴所得、给予党内处分等一系列“保守性”处理的同时,积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整治行为、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全方位切断外界干扰确保整治活动顺利进行。三要健全跟踪问效督查机制,防治“吃空饷”问题反弹。及时跟进掌握各地方单位部门各阶段“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情况,对落实不到位、整治不严肃、存在包庇保护现象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追究单位相关负责人责任,同时依情节恶劣程度和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程度给其单位负责人等相关人员以通报、开除公职等处分。

其次,对于还未发生却有“吃空饷”苗头性问题的要以“治病除根,预防在先”的理念做好防控工作。一要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着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切实将编制管理和人员管理紧密结合,严格按照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及编制性质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定编到人,确保在岗人员有编制、编内人员在岗履职亦到位,杜绝“吃空饷”、超编进人等违规行为的发生,避免出现在职人员“吃空饷”与单位人少事多临时工扎堆的尴尬现象。二要建立健全“不能也不敢吃空饷”的制度机制,阳光公开单位编制和经费。不断加大对事业单位预算和支出的审计问责力度,在逐步强化人事、财政、监察等部门的交叉多重监管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监督,充分利用社会监督覆盖面广无死角、揭发及时效率高等特点使得各机关单位“吃空饷”人员无法“潜伏”。三要健全制度机制,实现“吃空饷”问题治理常态化、长效化。把行政问责上升到法律层面。一经查处“吃空饷”者,单位“一把手”就地免职,连同吃空饷者以渎职、诈骗、恶意侵占公共财产甚至贪污公款等罪追究刑事责任。以此扩大“吃空饷”相关人员处理范围,形成人人自危不敢犯的环境氛围。让一般“吃空饷”人员的“保护伞”一改往常“别人犯事与我无关”的心态积极参与监督和整治。

其他人在看啥

    《治理“吃空饷”问题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