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时事评论 >打虎还需连窝端,从制度上破除官圈

打虎还需连窝端,从制度上破除官圈

2014-12-31 08:10 作者:赵逸轩 阅读量:200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2014年9月25日至12月10日,省委第五巡视组对新乡市进行巡视。巡视组组长刘有富指出,新乡政法领域腐败问题严重,市公安系统出现“塌方式”腐败。日前,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决定,依法对新乡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孟钢(副厅级)涉嫌受贿犯罪立案侦查。(凤凰咨询2014年12月30日)

剖析官场“圈子文化”之弊,最佳样本是那些在反腐浪潮中曝光的腐败窝案。很多腐败窝案,都是在某一个官员落马后“拔出萝卜带出泥”,牵出“窝案”,有的波及一个单位乃至整个行业系统。“圈子文化”说到底就是“利益文化”,一种在利益驱动下形成的文化,一种为了各自的利益需要结成的暂时的小团体。显然,官场“圈子文化”的形成并非偶然,也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

每个小圈子就是一个小团体、小山头,它们强调局部利益,无视整体利益,往往通过内部被异化的伪团结,相互间无原则的争斗,于无声无息中解构了组织意志,绑架了组织意图,裹挟着组织的运行。“圈子文化”从本质上看是利己主义的恶性发展。组织的运行围绕一个“公”字,圈子的运行围绕一个“私”字。混迹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但目的无非是为了获利。归根到底这类圈子都是个人利益关系的同盟。它们交织着权力、地位、关系、面子,将单纯的利益交换关系发展为饱含“人情”的人际承诺,为其赤裸裸的目的蒙上一层“温情脉脉”面纱。

匡正风气,破除“圈子文化”关键要摆正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学会正确对待组织和领导干部个人。每一个党员都必须认识到,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强弱,贡献大小,个人都在党的领导下工作,都必须毫无例外地把自己置身于党的一个组织之中。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参加党内生活,认真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圈子文化”更是一种严重的腐败,是权力的私人化的体现。怎样才能剪除这些“圈子”?对权力的制约更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权力用于正途意味着责任,但不受约束的权力,却很少可能被用于正途。权力的“魅力”,及围绕权力而嘤嘤嗡嗡的追逐者,都足以让掌握权力的官员放弃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转而把权力用于自己及相关者的私利。权力不受制约,不仅公众利益必然受到侵害,掌握权力的官员也可能被权力所吞噬。

因此,想要彻底清除官场中的沉疴痼疾,还需从破官圈、改革权力运行机制入手,从“少数人授权”的迷圈中走出来,健全党内民主体制遏制潜规则横行的官场生态。具体来说,破官圈就必须明确在何为健康“官际关系”的基础上,消除上述官圈产生的三个根源,只有和当代中国的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渐进型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结合,以强化“一把手”的表率意识为突破口,加强行政伦理建设为基点,加强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方能推动健康“官际关系”的建立,减少腐败现象。

其他人在看啥

    《打虎还需连窝端,从制度上破除官圈》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