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争议
当我们回想过去的一些争议时,我们会很冷静,也常常懊悔当时采取了欠妥的方式来解决,我们甚至嘲笑争议本身如此微不足道。我想这就是时间的力量。时间能冲淡一些事情。
有时候,我们也会有一些问题,拖了很久,越发的我们感到其中的压力。我们将问题所带来的压力分散开来,反而给我们更强的压力的感受。我想这也是时间的力量。时间可以助长一些事情。
我仔细思考这两种事情的差别在哪里?原来时间会冲淡结果,却将疑问刻画地更深刻。
那么,面对该解决的争议,该如何处理?在我国的外交策略上,讲究搁置争议。钓鱼岛主权问题在今日闹得沸沸扬扬。而我们作为个人面临的一些小问题,也可以借鉴此方法,搁置争议,当然解决的时间单位会小很多。
争议发生时,双方都有一种据理力争的下意识,殊不知只争一口气,却输掉更多,输掉风度、输掉人缘、输掉扭转的时机。我们把争议稍微一搁置,就会好很多。时间为解决争议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准备的充分了,心里就有底了,口气会缓和很多,双方也容易接受。当时的感性被时间拉长成了理性。
争议解决的早了不妥,晚了也不妥,这个从争议发生到解决需要多长的时间周期呢?我把这个时间周期叫做“时间度”。“时间度”并不容易把握,根据事情大小而定,但有一个原则,就是理性原则。
所以,先让时间承担起争议的第一波压力,再让理性承担后面的压力,是解决争议的有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