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抒情散文 >浦镇二月椿芽香

浦镇二月椿芽香

2015-03-28 11:19 作者:网友推荐 阅读量:13561 推荐3次 | 我要投稿

春雨几番沐浴大地,暖风又将树梢尖挂着的水滴,吹得无影无踪的时候,红红的花,绿绿的草,枝头的芽,如此等等,都宣告了春天的来临。老话说,春风起,椿芽儿香。每当农历早春二月,我最怀念的,就是老宅院里的香椿芽儿。

老宅在南京市长江北面的浦镇,早先为城乡结合部,现在当然成了居民稠密区。旧中国时,这里是铁路、长江水路和公路的交汇处,居住着天南海北的谋生者,操着不同的口音,生活习惯也相差很大,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喜欢吃香椿芽儿。印象中,家家户户的小院里,都生长着香椿树,到了春季里,几乎家家饭桌上,都有一盘甚至是几盘以香椿芽为原料的菜肴。农历二月,随便到哪家做客,主人必定要让你尝一尝他做的香椿芽菜。这种菜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往锅里放些清水,烧开了,将嫩香椿枝叶放进去,待翻滚几分钟,捞出来后蘸些细盐食用,涩涩的,但回味无穷。如果条件好些,就做鸡蛋烩香椿,做法也极简单,把香椿切成末儿,拌在打好的鸡蛋糊里,放进油锅炒,真的是香气四溢啊。

现在想来,那时的浦镇人爱吃香椿芽儿,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穷。是啊,祖辈、父辈逃荒要饭来到南京,没文化,没技术,没本钱,能做的,就是卖苦力,而浦镇,是个有多少苦力都不嫌多的地方,这里的水旱码头,都需要装卸工人。可是,听父辈们说,苦力流一天的汗水,换来的不过是两斤米钱,买主食尚且不够,哪里再有闲钱买菜,而香椿树是不要花工夫侍弄,又可食用的“菜树”,自然就成了很好的选择。在旧社会里,有的人家是一年四季都吃香椿叶的,到了新社会,工人家庭的条件大大改善,就只有在春天里,香椿树枝叶细嫩的时候,才吃。现在更是不得了啦,清明节前,香椿芽要上百数十元一两,成了贵族食品了,估计这是先辈人没有想到的。

香椿做法,除了简单易行的水煮法,还有一种普遍的吃法,即将香椿芽切成小段,和肉丝一起爆炒。现在想来,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吃法,不仅营养丰富,还将“色香味”发挥到了极致。香椿芽有红有绿,肉丝有白有橙,这四种“鲜艳夺目”的颜色汇聚在一起,很是耐看。从嗅觉角度看,香椿芽的香味怪怪的,肉丝的香味有点儿猪騒味,可这两种香味相聚,却变得非常好闻,闻得非常舒服。香椿芽儿味鲜,炒肉丝味美,将这两样美味合成一味,可谓天作之合,如歌词所唱,鲜得使人不忍离去。

记得我家老宅院子里,长着两棵粗大的香椿树,早春二月天,香椿芽儿长到手指长的时候,奶奶便踮着小脚,拿着一根绑着铁丝钩的细竹条,把香椿芽儿一枝又一枝地拉下来,扎成小捆子,拿到镇南门的街上去卖,换回一、两毛钱,买些柴米油盐。而那些枝叶不太齐整,卖相不好的香椿芽,则被留下家里,自己吃。

由于父母工作单位搬迁的缘故,我家早已从江北搬到了江南,但到了二月椿芽飘香的时候,在农贸市场里,偶然还能见到江北老宅的邻居,提着香椿芽儿篮子,论把或论两地卖。只是到了现在,最早最嫩的香椿芽儿,吃不起了。

其他人在看啥

    《浦镇二月椿芽香》的评论 (共 3 条)

    • 碧草青青:写的不错,推荐阅读!
    • 碧草青青:写的不错,推荐阅读!
    • 雨中听荷:写的不错,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