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辞职潮”无须过度解读
来自中国一家人力资源服务网站的报告数据显示,进入2月这一传统求职季以来,已有超过1万名公务员通过某家网站向潜在雇主提交简历,这一数字比2014年同期增加逾30%。(4月8日,新华社)
一段时间以来,诸如“公务员不好干了”,“现在管得严了”等等声音甚嚣尘上,“公务员辞职”也成了一时热门词汇,在去年的国考“退烧”,报考人数大不如从前的新闻报道里面也可见一斑。
有人说,这是中央反腐的结果,是给“隐性收入”“割草”所带来的现象。公务员是不是不好干了?公务员和官员群体的“冬天”是不是来临了?其实,这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要厘清。
中央的反腐不是“反公务员”,不是“反福利”,正常的福利待遇还是存在的,公务员群体的保障性,工作的相对稳定性,其上升的职位渠道等等,都还是存在的。甚至于,在去年的公务员薪资改革方案中,把绩效制和职位工资做了相应调整,加大基层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拓宽能力型公务员的上升渠道,这都是一系列非常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原先的那些灰色收入被砍,砍掉的本身就是一种不公正,把待遇透明化,把福利公开化,这就是要重塑社会公众对公务员队伍的信任感。
1万名公务员谋求辞职多不多?依笔者来看,其实这算不上什么大惊小怪,700多万的公务员队伍,一万人的去留或许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在寻求社会公平、政府工作人员和官员干部收入公开透明,做一个服务型政府的大前提下,中央政府这一步走得果决,丝毫没有手软。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人员?需要什么样的官员干部?其一,要有能力,其二,要有工作的热情,其三,要对公平正义的持握有一杆自我衡量的秤。社会管理的权力在公务员队伍里,如果在这个区域里不能有一个阳光透明,有监督与公开的环境氛围,那就无法谋取建立一个真正为群众和人民服务的政府。“公务员辞职潮”无须过度解读,全面建设一个全新服务型政府才是当下应该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