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为官不为”势在必行
在2014年下半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中央对于目前存在的“为官不为”现象做出了要进一步整治的通知。今年一开春,相关指示精神又重新把这一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为官不为”现象一时间成为社会热论的焦点话题。
“为官不为”简言之,就是身为官员,坐在位子上不干事,不干实事,只想保位子,只想保住薪资待遇,其他工作上的事,能推则推,能让就让,能踢就踢。特别是从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开始严厉反腐,八项规定的出台,反“四风”精神的下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展开,一些官员干部开始有了抵触情绪,觉得自己干多干少一个样,觉得既然没了“特权”,或者手里的权力少了,在单位里的影响小了,心里不舒服了,就开始抱着一种磨洋工的心态在做事,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另一种“为官不为”其实就是在不少地方存在的一种工作风气和工作态度,把职位当成一种荣誉和社会地位,把当官当成一种权力延伸,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处处伸手,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处处往后缩。像是这种干部,其实就是染上了典型的官僚主义“病”,有这种病在,整个单位或者整个地方都会有一种浮、托、懒、慵的气氛在。这种情况,不仅是让干部群体工作作风萎靡不振,而且还会严重损伤地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当地群众感受不到官员干部在做事,有了事情他们也不管。慢慢的,就会问题堆积如山,让实际情况得不到传达,地方政府和单位部门变成了官衙门,有钱无钱都莫进来。
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干部起到引导作用,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干部挺身担当,所以,这种“为官不为”的情况对当地和单位部门的危害是非常之大的。
整治为官不为,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加强对干部的党员宗旨教育,加强当地的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加强党内民主化建设。锻炼出一个好班子不容易,这个过程或许比较漫长,但是,有了这样的目标和决心,就不怕那些“为官不为”者再继续“赖”下去,那些企图抱着位子混日子的官员还须早日警醒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