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在考验政府公信力中前行
10日下午,云南省纪委消息,昆明市委书记高劲松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至此,不到一年时间,昆明三任市委书记先后落马。他们分别是仇和、张田欣和高劲松。(4月11日,新华社)
这种接力式的腐败迅速引起了网络民众广泛的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地方大员、一把手“前仆后继”地栽进贪腐的漩涡?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让能让当地主政人员接连下马,这位高劲松上位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因为贪腐被查。有些声音质疑,到底是怎样的选拔程序能让这些人顺利坐上这样一个重要的位子?有人说,这是当地因张田欣降职后,一种丢车保帅、转移视线的做法,是一种以退为进,把高劲松推了出来,却没想到他也出了事情;另一种说法是纪委早已发现了他的问题,于是暗中不动,来个明升暗查,最后等证据充分了,然后才一举拿下;还有一种声音说,这是当地组织部门对考察工作没有做到位,让这样一个贪腐分子钻了空子。
不管是哪一种猜测,这样一个重要位置的接连贪腐下马,无疑都给当地带来相当大的震撼,也让当地群众对于行政管理组织感到一些惶惑不安。选任地方一把手,特别是副省级干部这样的地方大员,是应该慎之又慎的事情,有句老话说,事不过三。事情过了三,放在个人身上,就是一种不自省的行为,放在地方政治上,就是一种自我纠错机制的疏忽。
政府的公信力不是一天两天建立起来的,人无信不立,政府作为政治资源中心更应该如此。公信力建立起来不易,如果倒塌则是短时间就可以“办”到的。
昆明市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不仅仅是打了大老虎,而是这三位地方一把手排着队落马的现象。目前打贪腐的力度是足够大,“老虎”“苍蝇”打了不计其数,但在这样强力反腐的情况下,如何迅速建立起政府公信力,让这种现象带来的伤害短时间内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修复,则是当下应该切实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