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过度解读干部辞职炒股
据一位知情人透露,在中山,一位科级干部辞去公职,专职炒股的事广为流传。该科级干部50多岁,对经济十分了解,股龄已有十余年。(4月11日,新华网)
据说,他在去年一年,就用百万元炒股炒成了上千万,于是,这位科级干部辞职炒股的话题就被媒体广泛报道。
有些人质疑,他的炒股本金是从哪儿来的。其实这不难理解,在这一波的股票上升行情当中,有不少人胆子大,把房子卖了去炒股,或者贷款去炒股,有的人是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则是在风险中风雨飘摇。既然有这种投机心态,就应该接受利润和风险。有些媒体在大炒特炒这个事情,无非就是想从科级干部的公职身份上寻找一些新闻卖点,以笔者来看,其实无需大惊小怪。
其实,这里面存在这样一个逻辑链条。当前,公务员国考热退烧,有些地方爆出了所谓的公务员辞职潮,有些抱怨声音说,公务员不好干了,而反观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的宏大构想,沪港通的顺利开通,未来中国股市还很有可能被纳入到TSMI的国际系统当中,所以股市被一大波资金的推动而引燃的火爆也就不足为奇了。两相比较下,这样对比才会显得更加明显。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任何人都有其致富的动因和选择,既然辞去干部身份,想要在“潮水”中搏上一搏,本身就是一种可值得称道的勇气。
公务人员下海炒股本不应该受到如此关注,只要目前没什么证据能够表明这位前科级干部的本金来路不明,这种行为就是正当的。有人卖方炒股,有人借款炒股,那这位科级干部为什么就不能辞职专职炒股呢?
炒股本身就对参与者要求很高,不管是精力方面,还是专业知识方面,需要花大力气放下身去研究。人家喜欢研究经济,喜欢对股市加以钻研,辞职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又何尝不可呢?所以说,过分解读这件事显然是有失焦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