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腐行为不用怪“朋友圈子”
季建业受贿的1132万余元赃款中,90%来自于与他相识二十多年的三个“老友”;廖少华转战多地任职,湖南籍商人陈春章一直跟随其左右做生意,并先后向廖行贿394万元……梳理近年来多名落马官员的堕落轨迹不难发现,“朋友圈”正成为导致官员落马的一大“陷阱”。(4月11日,新华网)
交友要慎重,损者三友,益者三友,这是古人的金玉良言。不过,所谓物以类聚,什么样的人,交什么样的朋友。有的落马官员就喜欢众星捧月,或者把朋友圈子变成利益圈子,明知道一些朋友根本“靠不住”,别人都是奔着自己手里的权力来的,但是本人却毫不防范,把朋友圈子变成腐败圈子,其实这种做法,在笔者看来,早晚被捉住,也只是刚好而已。
谁都会有朋友,一个人活一世,身边总会有一些良师益友,不断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官员干部作为普通人一员,当然也有权利交朋友,当然也有感情需要。如果把贪腐行径的责任推到所谓朋友圈子身上,其实这是有点本末倒置。
如果自身立的正,走得直,有一个党员干部的本分和坚守,那么,任是什么样的圈子也难以动摇到自己的信念。如果自身一身正气,凡事都要讲原则,讲党性,又怎会让一些狗苟蝇营之徒围绕在自己身边?
其实,说到底,还是自身有问题,已经有了贪腐之念,自然就会把一些试图用金钱换权力,或者用权力换金钱的人招笼在身边。有了这些人的耳濡目染,又怎会让有一个党员干部的持正?又怎能不走歪路呢?
所以说,怨天怨地,其实都应该在自身上找问题。不管是出现了这种以贪腐为实的朋友圈子,还是其他各种贪腐原因,都怪不得外因,其内因才是最根本的地方。
人都是感情动物,任何人都少不了朋友。朋友圈子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内心的欲望把持不住,漠视法律的威严,漠视党纪国法的存在,丧失了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原则,这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