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公务车贴标签不失为一种好做法
江西省今年上半年要力争完成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年底前完成全省党政机关及参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而早在去年的12月,江西省九江市就积极推动实施了公务车贴标签制度。成效如何呢?(4月15日,新华网)
凡是有公车出入的地方,就有人在,就有群众在周围,给公车贴上标签,让人一目了然,公车去了那里,在什么地方,有些地方该不该出现,有些地方该不该停留,这些都能一目了然。可以说,给公车贴标签,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以往,公车的标签喷涂只存在于公检法单位和部队,还有一些类似于公路局、交通局,但是,即便是这些单位上的用车,也有不少部分是不喷涂的,跟普通公车和其他私家车没什么两样。用句某些行政单位人员的话来说,“这样是为了更好的掩盖身份”,因为开着具有显目标示和喷涂的车辆出去,如果不是公务出差,“很不好办事”,这下,自江西省开始试点,一些地方开始了公车标示、贴标签,如此以来,让一些试图办一些“不好办”的“事”有了更多被监督的方面。
公车改革的最主要目的和最终目的,就是要防止公款浪费,防止公车私用。在这些方面,不仅仅是要在车辆上下功夫,而且,还要在“人”上下功夫。把公车用来私用的,是人,车自己是不会跑的,如果不加大对于公车私用的曝光力度,加大对公车私用相关人员的惩处力度,那么整治车轮上的腐败的两条腿就只有一条站得的住,但是否能够站得稳,就未可知了。
所以说,对公车的身份予以明亮在社会上,对于敢于顶风违纪,敢于继续用车轮上的腐败喂饱自己私欲的公务人员,要出台更为严厉地措施。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和手机互联时代的来临,人人都是监督员,几乎人人手里也有一台照相机,有了监督就不怕他违纪后被曝光,所以,更为重要的是,曝光后的处理,不能含混其词,不能推脱责任,这才是补漏洞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