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官监管不力就会酿成“大”贪腐
北京一村官勾结出纳,联手多报自家种植面积骗取国家补贴款,为掩人耳目,两人还为村里5名村民虚报,造成国家多发14万元粮食补贴款。日前,该村官和出纳均以贪污罪判处两人有期徒刑。(4月13日,法制晚报)
种粮补贴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惠农政策,正是由于这种政策补贴,才使得我国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不被突破,也正是因为这个政策,才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平衡粮食基准价格,不管是对国内的粮食价格稳定,还是对其他各个相关行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的时候,看起来一些种粮补贴的贪腐不如工程项目的贪腐“来头大”,贪腐金额也算不上的惊心动魄,但是这些款项每一分钱都是农民的辛苦钱。因为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尚未得到全面的现代化,所以,在不少地方,农民种植粮食还处在一个比较低产出的阶段,在这个时候,种粮补贴的作用就显得特别明显。但是,这个补贴在如此重要的情况下,粮食补贴款项仍然被一些基层干部以种种手段进行截留,使得中央下拨款项和农民本应拿到手里补贴脱了结。
农民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目前已经进行到一个阶段,其实并非只有粮食补贴被一些不法村干部截留,诸如计划生育,拆迁补偿,工业用地补偿,扶贫款,以及社会福利补贴等等,这些几乎都曾经成为一些基层不法官员的唐僧肉,凡是“路过”款项,必定雁过拔毛。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则,是村两委建设不完善,村委监督体制尚未健全起来,农民基层行政结构与乡镇单位的管理权限相互脱钩,特别是后者,因为村委会的法律界定如今仍然得不到一个明确法律解释,法律主体仍然有待明确,这就造成了有时候村委会以及村干部变成了堡垒式的行政,上面管不着,下面没人管,最后能管的只有自己,既能当球员,又能当裁判,权力被牢牢集中起来,又焉能不腐败?
小村官有时候能够酿成大腐败,村干部直接面对的基层群众,他们的贪腐能让群众感受更为强烈,他们的不法行为,能让基层群众有切肤之痛。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无论如何不能过于大意。所以,要进一步完善村集体政务公开机制,建立健全村两委班子,实行权力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让村民对于下拨款项有一本明白账,监督到位了,其中猫腻和种种暗箱操作也就会减少了,农村工作不外乎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