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随笔 >随笔日记 >父亲

父亲

2015-05-20 05:42 作者:老党 阅读量:147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父,党一心,曾用名,党玉琢,1933年生。河北乐亭党庄出生长大。不知少年时上过什么学,或读了哪些书?解放后锦州商业学校毕业,一直供职于供销系统。保管全县农业所需的农药及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未出差错。一次购买万八元农资,不知汇款途中哪关出现失误,至货到钱未到,发货方催紧,故嘴起泡,神烦躁,下不去饭,睡不着觉,虽然最后弄清是银行操作失误,仍为失信于对方而愧疚。

全家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不知父亲是怎样撑着,领着6个孩子及没工作的母亲,熬过了十分贫穷的岁月,有了我们今天的不愁吃穿的日子。

父冬好打猎,夏爱捕鱼 ,闲时吱嘎二胡,春暖雪消能扎出几个圆圆的太阳型风筝,红布糊面,细细长长一根竹签两端捆撮鸡毛,横担“太阳”,为“太阳”装上两个小翅膀,保护太阳升空时和升空后稳定平衡。几个“太阳”前后排序连结成串,寻找风速疾徐适度的天,抱上它,叫着我,空旷地一阵跑动拉扯,待“太阳”稳稳挂在了天上,将线拐子交我看护,让我感受驾驭风筝的愉悦。每每“太阳”急速下坠或高升远去,父会赶紧抓过线拐,前进后退,一通放线收线,稳住“太阳”,吁几口长气,再静观一会,才微笑着交我继续享受。

家教严厉,一姐四妹受呵斥不少,大巴掌招呼我最多。我常常临训就战战兢兢,如鸡拾米点头认错。明摆着,用力点头毕竟比挨巴掌好受得多,还能令父亲少怒多宽慰。过了这关口,事后玩疯了再犯再说。打小父子之间的这种战术训练,以至于养成了习惯,竟跟了我一辈子;对公对私、在家在外遇矛盾始发,总要本能找点自身不对,张口来句歉意,竟也消解不少较真的概率,估计也应该减少许多无谓的气愤。这样低成本的办法,带来团队、家庭的平和甚至是温馨,我常常为之窃喜,也偶尔感激父亲的严厉。

父退休前患了癌症,恰遇单位下岗裁员,他知道靠单位、家庭筹集治疗费用甚为困难,故对家人隐瞒病情,靠喝散装白酒,吸手卷烟叶,种二分菜地打发日子;依骂天骂地,骂招惹他的一切东西,释放疼痛,消解郁闷,抵抗病魔。家人早有察觉,只是谁劝就医就挨骂,将人骂走或躲开了事。直到躺倒炕上,发电报给我,待送到医院,一切晚矣,享年60岁。

父亲是我心目中的真汉子。那瘦弱的身躯,竟藏有如此刚毅的血性,丰富的情感。随年龄的增长,我佩服怀念的情感,愈浓愈烈。

现安葬于辽北生活工作过的土地,一片长满松树的山岗南坡,那里有他捕鱼留下的脚印,似乎还能嗅到他打猎时未散尽的硝烟味,还有清澈小河,悠远蓝天,飘荡白云相伴,有远处一条铁路跨河穿山连接着他的故乡,也许还能承载、传递他的一些什么思念之情。

(此文留给我的后继子孙,没准哪一天,他们扑腾完自己的事业,闲了,喘气匀了,涌出寻根的念头,供他们知道自己是哪块地生长的草,哪墩草根上发出的芽。)

2015——5——16——7:40草完。

其他人在看啥

    《父亲》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