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牛
张颉长得敦厚,木纳寡言。侍土地十亩,饲黄牛一头,精耕细作,收入不菲。每每耕种、收获,黄牛犁、拉则竭尽全力,可谓不用扬鞭自奋蹄。黄牛慢慢成年,生一牛犊,亲近疼爱有加,似为牛犊做表率,犁、拉更为卖力。
一日,张颉引来买者至家中,谈好价格,将牛犊出卖。买者牵牛犊离开,张颉眉开眼笑站墙角处点钞。黄牛因失幼崽,泪眼汪汪,怒目圆睁。见主人满脸堆笑,更怒不可遏,猛挣脱缰绳,狂奔张颉而去。可怜张颉被牛角顶于墙角处,既无退路又难呼救,顷刻间瘫软如泥。
张妻自菜园回,急呼人施救,待医生至,已无力回天。张妻气恼,抄鞭子抽、木棒打,黄牛立于槽边,任凭惩处。
殡事毕,张妻欲卖黄牛于刽子手。价妥,但见黄牛泪流不止,忽而前双腿跪地不起。刽子手啧啧称奇,忙向张妻索钞,慌忙而逃。张妻顿生怜悯,不敢怨恨。解牛缰绳,放入牛棚。
自此,黄牛不拴缰绳,不戴笼套,犁地、拉车该站则站,该走则走。旁边草、禾触于嘴边,视而不见,闻而不馋。回棚或卧或站,不越棚外半步。
夏晚,张妻携黄牛回家。正欲做饭,忽晕倒不省人事。黄牛急拨门缝出,奔村口人聚处徘徊嘶叫不止,村人早知此牛非常,便随牛行。见张妻卧院中,急救。医生诊轻微脑溢血。
张妻病愈,视黄牛为伴,农作则相劳,闲暇则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