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时事评论 >公务员报考“退烧”何须过度解读

公务员报考“退烧”何须过度解读

2015-05-25 14:31 作者:夜·暗 阅读量:105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公务员考试这一相对公平的求职渠道真的可能面临“退烧”。继2015年广东省考创5年来最低考录比16 .7∶1后,广州市考也可能面临较低考录比的现状。(5月18日,南方都市报)

公务员过去一直就是一个热门职业,每年一度的国考也在牵动着社会各方面的神经,而且,在媒体上,“国考热”一直也是一个热门词,很多父母对于孩子报考公务员是持支持态度的,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公务员这个职业存在着一定的稳定性,社会地位高一些,而且,福利也不差。

然而,随着近几年来,公务员报考现象却一直在降温,去年的“国考”退烧也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现象。公务员为什么不热门了,为何不断有这样那样的声音说什么“公务员不吃香了”?

很多人大概把这种原因归于反腐,然而,反腐真的能让公务员职业不吃香,如果形成这样的一个逻辑的话,那么公务员群体难道不是一种“不请自黑”吗?

其实,原因未必是如此,从去年开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不断调整针对公务员待遇的策略,比如公车改革,压缩三公经费,取消养老保险双轨制,对于一些隐性福利进行大幅度压缩等等,看上去是一种削减,但从另外一种角度上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平衡?把原先一些相对偏颇以及不正规的薪资和福利待遇进行规范化,把社会整体职业待遇对等化,这都是值得肯定的。

原先公务员群体之所以被人瞩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之所以被社会一些声音所诟病,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被“搭上”了一些潜规则,明明很多基层公务员薪资待遇常年不涨,明明工作任务特别多,明明福利待遇只存在于一些职位之上,却被背了黑锅,自从去年职位和等级工资脱钩以后,打通薪资与职位之间的鸿沟,这都是非常受基层公务员和普通职工欢迎的,可以说,这样的改革,不仅规范化,而且还照顾到更为广大的公务员群体。

在以往,很多人报考公务员或许不仅仅是奔着一份稳定而来,一些不正常的风言风语听多了,于是心思或许也就动歪了,如今,公务员的薪资待遇步入一个正常轨道,这就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现象,和退烧不退烧,大概没什么关联。

其他人在看啥

    《公务员报考“退烧”何须过度解读》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