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到风景名胜区开会乃是“一时之选”
“五一”期间,中纪委重申各级党政机关严禁到21家风景名胜区开会。专家指出,这次提醒,是“禁令”更是“鞭策”。 (6月7日,新华网)
很多著名风景区城市的官员干部可能对此感同身受,他们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们,“交友广泛”,很多地方的官员干部们都认识,在管理日常工作闲暇,还要负责接待来自各个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级别的官员同僚。根本原因为何?就是因为长期以来,各地在开会的时候,往往就会选择风景名胜区,一则为开会,二则大家都心知肚明。很多群众也奇怪,开个会,干嘛要跑那么远,干嘛又是风景名胜,又是高级 酒店,难道开了这样的会,工作成绩就会变得不一样?开了这样一个会,难道与会者就能彻底贯彻会议精神?
其实,借着开会名义去各地,去旅游,其实无非就是两个字“享受”而已。如今,禁令出了,21家名胜风景区被禁止用做开会的地方,但是,有些官员要借着开会的名义去享受到底能不能杜绝呢?依笔者看,令行禁止只能算是个大框架,要想从根子上戒绝利用公务活动去吃喝玩乐的,还是要通过监督来解决。
21个风景名胜区被禁止开会,那么以有些人的“聪明绝顶”和“创新意识”,还可以找出第22个来,甚至还可以找出100多个出来,反正我国幅员辽阔,有的是可以玩乐和享受的地方,甚至可以不用在国内玩,出国也可以变成开会和“研究研究”的地方。
所以说,要彻底改变这中官僚主义倾向,彻底杜绝一些官员干部拿着公务活动当成是吃喝玩乐,还是要从监督上入手。监督不仅要从上层的纪律监督,也要从单位内部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社会监督也要纳入进来。公务接待,公务浪费,以公务的名义来进行各种不应有的活动,这些都应该被严厉剔除,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树立一个良好的政务秩序,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这种长期建设并非是行政命令式的堵漏,而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生态,以监督立基,以道德与党性为框架,如此,才能让一个服务型政府真正阳光化、透明化,让执政效率和政府形象真正能够在群众当中有口碑,受到更为广泛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