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的“尾大不掉”正是权力的“梗阻”在作祟
记者12日从黑龙江省绥化市委纪检委得到证实,经纪检部门调查,庆安县委常委、副县长董国生因户籍年龄、学历造假以及妻子“吃空饷”等问题被停职。(6月13日,光明网)
这位庆安县的副县长不仅学历是假的,年龄是假的,连他家属的工作岗位也是假的,真是假得够可以。
吃空饷不是一个个别存在得现象,也不是新近冒出来的。在我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有过这样类似占着编制不上班,或者干脆没这个人,占用了大量的财政和物力,最后导致财政和国库空虚。吃空饷这件事,不光是一个腐败现象,而且严重时可以危及到国家财政。在极为腐败的一些朝代历史上,几万人的军队编制等上战场打仗时,最后发现只有几千人,乃至几百人,最终的结果就是严重影响战斗力,为此引起政治震动的比比皆是。所以说,对待吃空饷这件事的态度,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如果让它藏伏已久,很有可能就会变成国家肌体上的牛皮癣,造成尾大不掉的后果。
一般人吃不了空饷,也没有那个机会“钻”进去,能成为这种蛀虫的,往往就是手中握有权力的。事实也证明,大量的吃空饷人员很大程度上多是一些官员家属。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这“便利”,只有他们才会能利用手里的权力来“打通关节”,也只有他们才能把吃空饷这件事包裹的严严实实。
要查吃空饷这件事其实并不难,从财务制度的完善,到人事制度的完善,再到监察制度的完善,其实现在都有一套流程可以走。但是目前碰到的问题是,这些流程和制度都会碰到“权力”这个很多时候都无所不能的东西。有不少单位人员明知道这是违规操作,明知道一旦被查出来会受到相应惩处,但是,面对领导干部手里的权力,仍然要赌一把。说到底,还是对权力心存畏惧。
制度建设就是要约束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正是依法治国的最大课题和前提,什么时候制度的执行人碰到权力也能依法依规矩办事了,什么时候制度能够完善,不让权力从中“阻梗”了,什么时候办事人员敢于对干涉正常的行政行为的声音说“不”了,那么,这个制度建设可以说是到位了,健全了。